看著眼前的三足洗,要想給它挑毛病,還真是不容易。

燒製工藝,陳文哲沒法挑刺,但是沒有名款,這個可以說一說。

汝窯的款識還是很特別的,也特別有紀念意義。

北宋時期雖然沒有留款的習慣, 但是刻字的汝窯器可不少。

在宋代,並沒有形成瓷器底下寫款的制度,只有部分瓷器寫款。

比如汝窯的款識有這麼幾種:第一種是甲、乙、丙。

猛然一聽,好像很簡單,這就是編號,而且是按照順序來的。

但這種編號, 不是燒製的時候寫上去的,都是後來才刻上去的。

第二種,底下寫很明確的文字, 比如寫“奉華”兩個字。

“奉華”指什麼呢?奉華堂,南宋德壽宮的配殿。

這座宮殿是宋高宗趙構的寵妃劉貴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寫'奉華'的汝窯都是她用的。

史書上記載,劉貴妃還有點兒才華,會畫畫,她自己有兩方章,一大一小,刻著'奉華'兩個字,畫完以後蓋在上面。

奉華款的汝窯,都應該是劉貴妃的私人之物。

彎彎故宮裡有個紙槌瓶,上面也刻著“奉華”兩個字,中間留著一塊空地。

乾隆皇帝看見以後,不甘心,覺得自個兒也得刻上點兒什麼。

其實要說起來,乾隆皇帝地位比妃子要高。

但是這位無恥之輩,深怕不能在歷史上留名, 就真的弄了一首詩,刻上去了。

定州白惡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堅銅以鎖,底完而舊鐵餘釘。

這個紙槌瓶原來是一個小撇口,到了乾隆時期,口碎了,鑲上了一個銅圈。

這就是“口欲其堅銅以鎖”,意思是想讓口變得結實一點兒,只好用銅包上。

乾隆皇帝對一個破瓶子還這樣珍惜,你想想後來的人,當然更希望得到汝窯瓷器。

至今這個瓶子還在彎彎故宮,鑲著當年的銅圈。

有這種款的汝窯瓷,不用說肯定更加珍貴,一個是有身份證明,另外一個就是顯貴!

名人,才能嫌貴,這就是名人效應!

比如當時還有一種款識,只寫一個字:蔡。

一聽就是姓氏,馬上查查當時姓蔡的大官, 在北宋都有誰呢?

不用查,蔡京啊!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宋代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蔡”原來應該指蔡京,字寫得漂亮。

但因為他是奸臣,後來就把“蔡”換成蔡襄了。

華夏人有很強的好惡,你是一個壞人,就把你換下去。

以蔡京當時的地位,完全可以使用汝窯。

所以,這種有刻款的汝窯瓷,肯定要更貴,也更加珍惜!

陳文哲這一次,可以說是說到點子上了。

如果說這一件筆洗,跟之前拍賣的那些天價汝窯瓷有什麼區別,還真就是它光素無款。

如果別的汝窯瓷都沒有,這就沒什麼好說的。

可是,別的都有能增值,讓它身價暴增的身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