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之前陳文哲還真沒想到。

現在聽老週一說,這顏色的變化,還真是很值得關注。

商周時期表現為原始瓷器施釉不均,釉色欠光澤,一般為灰綠色或黃綠色;

春秋戰國時的瓷器,在燒製技術上有很大進步,施釉較均勻,主要為青黃色;

秦漢時期瓷器一般施半截釉,釉色在西漢時多綠中閃黃,東漢多為青綠色,這時還首次出現了黑釉瓷;

三國兩晉時期,西晉末期在青釉瓷器上,還出現了褐色斑點裝飾;

南北朝時期除青釉瓷外,仍繼續燒製黑白釉瓷;

隋唐五代時期除繼續燒製青釉瓷和黑釉瓷外,白釉瓷已很成熟,唐代出現了釉上彩和釉下彩繪,以及彩釉斑裝飾手法;

宋代在瓷釉燒製方面大發展,青釉、黑釉、白釉瓷燒製成績突出,此外興起在白釉上加紅綠黃彩的手法;

元、明、清時期創燒出型別多樣的彩色瓷及釉色新品種,如青花、釉裡紅、三彩、五彩、鬥彩、琺琅彩等,五光十色,應有盡有。

綜上所述,華夏瓷器的燒製最早是從青瓷開始的。

從商代直至宋代,青瓷生產在瓷器燒製領域中佔了主導地位。

在我國南方興起了許多著名的窯場,燒製出品質絕佳的青瓷品種。

青瓷是釉面基本色調呈青綠色的瓷器,青釉也是華夏瓷器最早的顏色釉。

在古代,人們常常把青、綠、藍三種顏色都稱為青色,多表現為青中泛黃,或泛灰、綠、藍。

不管哪一種,陳文哲現在都很有心得,特別是泛藍色的青瓷,這不就是汝窯青瓷嗎?

青、綠、藍的變化,還真是讓人心生遐想!

青和綠,這個都能夠想象的到,就是一個顏色深淺的問題。

青和藍,卻不是那麼容易想象的清楚,因為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顏色。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不是,畢竟古人已經幫我們證明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天青色,這是藍和青的結合體。

還有,最早的青色在我們的歷史之中,不管是瓷器,還是布匹,都是非常非常貴的。

而且歷史非常的古老,甚至到現在,國內還有一句諺語流傳,那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句話雖然廣為人知,但是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甚至是出處的很少。

至於知道為什麼青出於藍,就很少有人會細想。

現在陳文哲有點恍然大悟的感覺,他真正確定,青色來自藍色的一種變化。

那麼有一種近似天藍色的雨過天青色,是不是就太正常了?

看到陳文哲那不置可否的樣子,武三顯然有點著急。

他看著老周和老李,可能是在徵求他們的意見?

當兩位老人點頭之後,武三才鬆了口氣。

“我們肯定不讓陳老闆白幫忙,先看看這件青瓷筆洗!”

武三十分鄭重的,拿過隨身帶著的一個小包,並且很快就從裡面取出來一隻扁平的小木盒。

“寶貝?”陳文哲笑著道。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