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開片,是收藏鑑賞者必須瞭解的一種知識。

什麼樣的瓷器,什麼朝代的瓷器,都有著什麼樣的開片,都是不同的。

所以要仿製這一點,確實很難。

但是,你要不管不顧, 只是想要讓瓷器開片,那又很容易。

造成瓷器開片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人為的開片,一種是自然的開片。

陳文哲學習做舊,直到做舊技術達到大師級的時候,才學到了人工開片技術。

但是, 沒有好的瓷器,不想仿製北宋五大名窯,這種技術在平時也用不到。

畢竟先前做舊技術不到家,就算仿造出一些開片瓷器,也沒有太大價值。

只不過,現在又有不同,因為他可以高仿汝窯瓷器了。

而想要高仿汝窯,開片技術就是一道避不過去的門檻。

既然要高仿,那自然就要掌握人工開片技術。

而人為的開片,就一定要注意器胎。

開片瓷器的器胎是不同的,多屬漿胎瓷器。

所謂“漿胎”,是在制胚時,擷取浸泡過的精細瓷粉,澄清後融成泥漿,製成胚胎。

人為的開片,在這些漿胎製作過程中,就配好了藥料。

入窯燒時,必使之開片,開大片或者開小片, 都可以按照用不同的配料來實現。

這樣燒製出窯的瓷器,開片形似龜裂, 可是開片卻在胚胎裡面。

這一方面是仿製汝窯的難點,因為真正的自然開片,肯定不是在胚胎裡。

自然的開片,是瓷器歷年既久,表面釉層漸漸內裂,或呈魚子紋,或成牛毛紋。

無論何種紋形,卡片都與胚胎無關,開片紋痕絕不會深入,而僅僅開在釉面上。

所以凡是瓷器因年久自然開片者,其釉總似開而未開,在若隱若現之間。

若為人工開片者,則在瓷胎上豁然顯露,這是二者的根本區別。

人為開片始於宋代哥窯,此後很多窯口都有仿製,而汝窯瓷也肯定不能例外。

所以,想要學習汝窯瓷的開片技術,還不如學習一下哥窯的技術。

陳文哲對於哥窯和弟窯,都有涉略。

雖然弟窯他更加精通一些, 但是由弟窯推斷哥窯的技術, 加上一些傳承,讓他對於哥窯的燒製,也是有所專精。

哥窯是宋代處州龍泉縣人章氏,兄弟中哥哥章生一開設的窯廠。

哥窯瓷胎質細,性堅,體重,多斷紋隱裂如魚子,亦有大小碎塊紋。

古瓷器上牛毛紋微帶黃色魚子紋的開片,既屬自然的開片。

自然開片的瓷器,據傳見於北周柴世宗所創柴窯瓷器中,有一種豆綠色,釉中有細紋開片。

北宋定窯瓷器乃古瓷中精麗之品,其中開片者,都是柳紋。

先前陳文哲研究秘色瓷的時候,也研究過柴窯,甚至把技術延伸入了汝窯。

這些積累,都是現在仿製汝窯瓷的基礎。

而景鎮那邊,對於開品瓷器,更是有著深入的研究。

畢竟人家歷史十分悠久,就算是在南宋時期,人家就生產過粉定。

南宋景鎮粉定,也有的開片,當然有的也不開片。

谷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