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確切位置(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中最有可能的是越秀山,但越秀山開發已久,至今未見趙佗墓的珠絲馬跡。
現在陳文哲可以確定,越秀山基本排除在外,趙佗墓不可能在越秀山。
因為透過回溯,他看到的情況跟越秀山一點相似度都沒有。
是不是山,跟不跟越秀山一樣,難道還能因為相隔了兩千年而變得不同?
既然不是越秀山,那麼可以選擇的地方就比較少了。
特別是在羊城附近的大小山,或者說丘陵,適合開挖的許多都已開發。
而雕塑公園所在的飛鵝嶺,卻由於有公園的庇護,被人們忽略在最佳位置之外。
所以,不用太過費腦子,排除越秀山之後,就只有那麼一兩處可疑的地方。
最可疑的當然是飛鵝嶺,最近一段時間,有人逛公園,突然發現公路護體有許多碎石被雨水沖刷,露出光亮的外表。
如果是別人看到這種新聞,肯定不會做他想,但是陳文哲不一樣。
當然,要是原來,他也沒有什麼想法,但是現在剛好在研究越王墓,他自然就不能沒有點想法了。
首先,山上主要有岩石組成,滿足開挖為帝王墓穴的基本條件。
其次,山體有主峰,有山脈,位置在舊城附近,從風水學看也是最合適的趙佗墓地首選。
最關鍵的也許是整座山的走勢,為從北到南延伸,東西兩側非常飽滿,可以說是趙佗死後,希望望北而臥的最佳地點。
因為趙佗本人是北河人,因此朝北建墓是他最重要的考慮條件。
整座山地勢,位置,朝向,構造,都非常滿足趙佗作為開山為王的帝王陵的條件。
有了這種發現後,自然要收集更多證據,以佐證這份發現。
原來他就對這方面的資訊就很感興趣,只不過所有線索,因為沒有關鍵資訊的支撐,從而連線不起來。
現在有了懷疑的地方,再尋找證據,那就太簡單了。
比如,從大量的漢代帝王陵墓表明,漢代帝王尤其以南方的諸侯陵墓,從已經發現的短沙王,南越王墓可以看出,古書記載漢代群體墓居的傳統是有一定依據的。
而飛鵝嶺與南越王墓所在地不過2公里的距離,也是非常符合文理的。
再有這些有利條件後,陳文哲馬上想到他看過的當地地形。
甚至他還可以掏出手機,直接使用地圖功能,看到當地的地形圖。
分析地形圖,發現會更大。
首先,山上沒有怎麼開發,這證明了存在被發現的機率低,導致長期人們關注的趙佗墓,在山林中被忽略的可能高。
這肯定是趙佗當初最希望的結果,因為他封閉嶺南山脈,長期自稱為王,就會想到死後會有人加罪到墓地,所以才會要求密葬。
其次,山上確實為遍體山石,雕塑的石材都有部分是就地選材,這應該是當初公園規劃選址時考慮到的一個方面。
最後在山上發現大量的人工整形過的石頭,形狀方方正正,許多由於風沙磨礪後,有點殘缺敗壞的景象。
還有混合體結構的構造,成圓角面,似乎告訴我們,這裡就是一個墓地的洞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