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難道不是神通?而且是十分厲害的時間神通吧?

有時候陳文哲甚至在想,他這也就是生錯了時代,如果是在神話時代,沒準他也是時間之主一類的大能高手。

有著一件強力的作弊器幫忙,對於掌握毛瓷的燒製,還是很有好處的。

比如在釉下彩的屢次試驗中,釉下紅色在1400℃窯溫時就開始出現龜裂。

現在他知道了,以後燒製毛瓷的時候,就可以避開這個大坑。

而當年的一大批大師,在特殊時期執行特殊任務,只要掉進這些坑裡,就有人因此遭受處分。

當時整個研究所裡壓力重重,相關人員只好上報,請求再延長一些時間交貨。

當時上方領導只同意延長20天,並表示,如果完不成任務就要軍法從事。

所幸在全所的努力下,總算在規定時間內,圓滿完成了任務。

任務很重,處罰也很嚴厲。

但是透過回溯,陳文哲確定,研製生產“7501瓷”的那段日子,有些媒體報道過的生產“7501瓷”時有軍人守在研究所,由軍代表實施軍管,很顯然這種說法純屬誤傳。

看到最後,陳文哲確定毛瓷價格高,肯定是有原因的。

因為最後實際生產出的合格品,只有4200餘件。

輕工業陶瓷研究所自1975年初受命研製“7501瓷”,至當年8月底,共燒製了22窯產品。

實際成品4200餘件,包括兩種花面的釉下紅梅、釉上水點紅梅、釉上水點桃花、釉下對畫芙蓉花與竹葉等5個花面,共34個品種。

其配套方式極為特殊,釉下紅梅專用瓷5組合為一套,計92頭,其中一組47頭餐具、1組13頭餐具附件、1組13頭書房用具、1組13頭茶具、1組6頭觀賞器。

其式樣簡潔、典雅、端莊、穩重,線條流暢優雅。

當年精挑細揀出了最好的10套精品,分裝成10個箱子,當年9月分配給神都中海4箱、南湖警衛接待處2箱、西江“828”3箱和相關人員1箱。

之後,留下的殘次品瓷器全部打碎,同時銷燬設計圖紙。

因研究所副所長請求將剩下的部分“7501瓷”留在該所作科研用,並還提出保留一套圖紙。

因此,餘下的“7501瓷”得以保留下來,暫時存放在研究所。

1978年,一位領導再次來到研究所時,提出希望研究所為偽二代同志製作一批專用瓷後,研究所才將庫存的“7501瓷”作為鋒專瓷,補缺的同時,再增加一些新東西。

因此,在接受任務的3個月內,就將需要的鋒專瓷生產任務完成。

後來,許多不知情的人,將華專瓷稱為“7801瓷”。

而陳文哲先前明顯也是其中之一,他也以為“7801瓷”和“7501瓷”是不同的。

沒想到,看到最後,居然發現,它們還真就是不同的。

這也是沒辦法,雖然品質上“7801瓷”就是“7501瓷”,僅僅是補充了兩樣新的瓷品。

但是,兩個批次的作品,畢竟其主人是不同的,再說,後來製造瓷器的人,也有所不同。

還有,當時燒製“7501瓷”的時候,一批不合格的瓷胎,這個時候就因為任務時間太短,就再次啟用。

當時也許看不出多少差別,但是後來就不行了,因為有人會拿後來出庫的一批,跟第一批次的作品相比較。

比較的結果呢?不用多說!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