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陳文哲雖然沒有動手製作瓷器,但是在心中揣摩,在夢中沉浸式體驗,可一直都沒停。

只不過是他適應了沉浸式體驗的學習方式,變得不如原來那麼有負擔,所以像是吃飯喝水一樣平常。

但是, 這樣的沉浸式體驗時間長了,他的進步就太明顯了。

特別是最近他還研究過做舊,現在做出來的瓷器,就更加真偽難辨!

如果不是認識自己的手藝,如果不是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要是讓這次瓷器流入市場, 他意外碰到了, 還真難說他能辨認的出來。

這就是做舊的危害,這可真是做到了以假亂真。

這一批瓷器的手藝好,能夠真正以假亂真,主要還是陳文哲做的認真。

對於這些瓷器,就算明知道是仿品,陳文哲看著也十分高興。

這批瓷器,肯定是要保留下來的,因為他以後要是繼續做,就是在做重複性的工作,肯定沒有這一次用心。

不用心燒製,不用心做舊,最後做出來的效果,肯定不如這一次的好。

看過了這些精品,陳文哲來到另外一間工作室,這裡主要做舊的是大盤。

其中還有不少是要出售的,只不過裡面也有一些精品。

這些瓷器,往往都是陳文哲的隨意之作。

這也算是他的一個缺點,本來中規中矩的仿製著一些瓷器, 他卻突發奇想,有了其他想法。

這個時候,他就會忍不住,創作一些特殊造型的瓷器。

大盤的造型沒法改,那就改紋飾,比如眼前這隻精仿的清乾隆鬥彩夔鳳紋盤。

現在陳文哲仿製的鬥彩,也開始變得十分厲害,再也沒有原來那種小心翼翼。

所以這一次仿製出來的鬥彩大盤,看著還真是不錯。

這種大盤的本品,為清代官窯鬥彩瓷的經典品種。

而陳文哲仿製的,一般也都是經典。

對於鬥彩,清代康熙時期仿製的明成化鬥彩,已經很厲害。

特別是一些特殊的彩料,已經做的不比成化鬥彩要差。

當然,區別還是有的,畢竟很多明代的彩料,清代找不到了。

但是,清代世界各國交流更加頻繁,加上乾隆時期的國力鼎盛,就讓他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所以,不說仿製,只說藝術成就,清代乾隆鬥彩,並不比明代鬥彩要差多少。

就像陳文哲挑選出來的這隻鬥彩大盤,就是其中的經典。

小心的拿起來,只見這隻大盤的外壁及盤心,皆以鬥彩繪夔鳳紋。

盤心三隻夔鳳環繞於蓮花之圍,盤外壁四隻夔鳳在周邊花卉枝蔓間穿行。

夔鳳造型曲折唯美,身姿婉轉如花枝,夔鳳與纏枝花卉混於一處,密而不亂。

圈足內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豎式篆書款。

整盤盤形規整,胎質細膩潔白,釉面瑩潤光澤,彰顯皇家富貴氣息。

夔鳳是鳳凰的一種變化形式,為百鳥之王,其鳴如簫聲。

夔鳳不食活蟲,不採活草,不群居,不亂飛,非梧桐不落,非醴泉不飲,是能知天下治亂的靈鳥,只有明君當朝天下太平的時候出現。谷虦

盤以夔鳳為題材,昭示著乾隆朝之盛世繁景,為乾隆官窯之典型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