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配好了釉料,那就要開始彩繪紋飾,這時就要注意了。

乾隆粉彩器紋飾種類眾多,有山水、人物故事、花鳥、嬰戲、仕女、花果、花卉、題詩。

均以當時名畫家的繪畫為藍本,兼糅西方繪畫技法,勾染皴擦,濃淡分水, 清新明豔,立體感強。

這樣做起來,其實反而更加容易,因為都是仿的,只要功夫夠好,誰也不能說誰仿的不好。

清代的工匠仿古人, 陳文哲也仿古人就好了。

這樣不用仿瓷器上的紋飾, 做起來反而更簡單,製作出成品之後,效果也更好。

都是仿,陳文哲可不認為,他仿不過清代的那些工匠。

雖然那些宮廷之內的匠人很厲害,但是,他們也有著很大的侷限性,比如是世代相傳的手藝,有些人甚至都沒有接收過系統的教育。

相比起現代人,現代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博採眾長,他們見識更廣,站的更高,也就是說格局更大。

古人就沒有這種優勢,甚至是有些人都不認識字,只能是按照前輩們的教授,重複的製作。

當然,任何時代都有天才,要不然歷朝歷代創燒的瓷器是怎麼來的?

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不過, 陳文哲這麼說, 可不是說當時的宮廷匠人,特別是景鎮那邊的匠人不行。

他們就算是抄前輩,人家也是抄的精彩絕倫。。

特別是彩繪,特別是乾隆粉彩彩繪,人家可不算是完全抄的前輩,他們最多抄了一些紋飾、古人畫技,可沒有抄襲粉彩的繪製。

粉彩在清代算是創燒,就算是到了乾隆粉彩時期,其特徵也十分明顯。

乾隆粉彩具有用色濃豔、裝飾方法多樣、富麗華縟的風格。

乾隆官窯粉彩集壓印、剔劃、繪畫、開光、色釉、堆塑、描金多種工藝於一體。

有的陶瓷器物,下部分為色地,腹部為白色或白地開光,開光內繪粉彩紋飾。

還有,這裡要特別提到蛤蜊光,不是什麼樣的瓷器之上,都有蛤蜊光的。

那麼,為什麼蛤蜊光又被所有古玩愛好者所知?

就是因為有蛤蜊光的瓷器,都很貴,很名貴。

傳世品有“蛤蜊光”,是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或釉面,由於長期與空氣中的氧結合,形成彩虹般的反射效果。

現代仿製者為了表現此種現象,將器物浸泡在高錳酸鉀溶液中,但是這樣製作出的“蛤蜊光”與傳世品的還是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海里的貝殼,在陽光下轉動,多有一種七彩的光暈,類似於彩虹的顏色。

這種光暈就是蛤蜊光,而陶瓷鑑定中所說的蛤蜊光,則專門指釉上彩瓷器的彩繪部分。

那麼什麼樣的瓷器之上,會形成蛤蜊光呢?

首先是含鉛的釉上彩瓷、低溫鉛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學物質的侵蝕以及本身發生的變化,會在瓷器表面產生一種膜狀物。

日復一日,隨著“瓷齡”增加,這種膜狀物也會慢慢地增加、增厚。

達到一定厚度時,就會產生類似蛤蜊殼裡面那種閃爍的“光”,故人們稱它為“蛤蜊光”。

根據陳文哲得到的傳承經驗,大致要150年以上的“瓷齡”,才會出現“蛤蜊光”現象。

谷資

尤其是鬥彩、粉彩和五彩等釉上彩”,不僅在彩釉上能見到這種光彩奪目的“蛤蜊光”,有時連牙白色的底釉上,也有這種令人目眩神迷的光暈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