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出現的一念堂診所之中,情況就明顯不同。

老年人在這裡,可以得到很好的引導。

陳文哲看到的,最多的就是一些老年人,而他們,有時候也是義工。

一些前來查體的老年人,很快就被引導,進入查體區域。

走在小區之中,不對,現在應該是走在一念堂診所之中,陳文哲發現了太多的不同。

現在整個小區,已經被不停的改造,很多地方看著還是不像醫院,但是肯定有醫院的功能。

特別是一間間的房子,裡面成了一間間治療室。

一名名護士,穿梭在病房之間,不是換藥,就是起針。

護士不少,反而醫生不多。

也對,都是些感冒發燒的小毛病,自然不用太多醫生坐診。

“老張,你真來了?”

“這還有假?明天我還來,這裡多熱鬧?”

路過一間房,陳文哲聽到了兩個老頭對話。

很快,他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這裡有一些老人,專門坐地鐵一個小時過來,就是為了來掛水。

掛水最短的要兩三個小時,長的要四五個小時,這段時間,他們就聊天、看電視等等。

看這樣子,每個病房裡的老年人,大多數還都認識,不管走到哪裡,都能看到一幅幅很熱鬧的場面。

這是醫院?還是老年人娛樂中心?這恐怕才是社群醫院的常態!

陳文哲有點明悟,這好像也是一念堂診所發展起來的原因吧?

走過掛水的病房,一間一間,居然一整棟樓,全是用來掛水的病房。

陳文哲有點無語,他換了一棟樓,而這一棟樓中, 全是推拿室。

從裡面傳來各種怪叫聲, 之後就是尷尬的笑, 要不然就是舒爽的大笑。

看來這些做推拿的病人,感覺還算不錯,要不然也不會都露出笑容。

再換了一棟樓, 這是正骨門診。

這邊的專業醫生就多了,畢竟骨折可不是小病。

看到醫生護士不停的忙碌, 陳文哲的成就感十足, 這畢竟也算是他的醫院。

而程式也跟他在之時差不多, 來了病人就拍片,之後是手法正骨、復位, 再就是打石膏,或者是上夾板。

最後有人要求吃藥,有人要求打吊瓶。

按照病人的要求, 醫生下醫囑。

所有事情, 快速有序, 一名名病人, 快速分診治療。

此時,就算是一些想要住院的, 這裡也能提供病房了。

住院之後,並不用兒女陪床,因為有專業護士、護工。

只要病人進來, 付了錢,所有事情, 都有醫生、護士、護工來負責。

當然,他們這裡的收費, 也並不是太貴。

最起碼相比其他醫院,在這裡治療骨折的費用更少。

這就是手法復位的優勢, 只要不動刀,不止是不用讓病人損傷元氣,還能減少成本。

只不過,手法正骨、復位,可不是誰都能做的,也不是哪種病人,都能這麼做的。

遇到一些大型、複雜外傷, 有時候他們也沒辦法,畢竟是一家小診所,這裡根本就沒有規格太高的手術室。

所以說,這裡是有手術室了, 只不過規格不太高,一些大型手術並不能在這裡做。

陳文哲一間間病房,不停的看著,他感覺,這裡有向著大型綜合骨科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