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的挑動了一塊鏽跡之後,本來就暴露出來的銘文,又多暴露出來了一些。

那些銘文雖然鏽蝕的比較嚴重,但是還能看到,特別是前面兩個字,那就是“天命”!

就算是鐘鼎文,天命這兩個字,跟現代文字,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反而是第三個字,那個禹,如果不認識,就真的認不出來。

可陳文哲就是認識,因為他看過一件國寶的內部銘文,其中有一句,就是:天命禹敷土。

“還是有點不對,我記得那件寶貝上的銘文,第一句就是這句話,而這一件,卻不是在開頭,而是在中間。”

想了想,陳文哲一拍腦袋,青銅器怎麼可能鑄造同樣的兩件呢?

特別是這種用來紀念大事件的青銅器,不要說銘文,就連器型都是不同的。

所以,不要看這句話,跟他知道的一件青銅器上的銘文一樣,但是,這一件青銅器上記錄的內容,應該是不一樣的。

只不過,這件青銅器的形制,應該是跟他知道的那件一樣,只是紋飾什麼的稍微有點詫異,很顯然,鑄造只是,製作的泥範肯定不同。

當然,這兩件青銅器,也許就是同時鑄造的,只不過銘刻記錄的內容,全都有所不同。

“你嘟囔什麼呢?什麼天命?這是件好東西?”

李金鯉湊了過來,可他再怎麼看,也沒看出什麼東西。

不過,他還是知道,這是件好東西,因為他也看到了青銅器上的銘文。

總是喜歡鑑定的, 最近一年來也學而不殆, 所以, 該知道的一些常識,李金鯉哪裡會不清楚?

“這東西真有銘文?不會就是天命禹敷土吧?大禹治水的故事?”

“咦?你也知道?”陳文哲抬起頭,驚訝的看向李金鯉。

李金鯉翻了個白眼道:“上過國寶檔案的, 我自然知道。”

陳文哲笑了起來,這才算是同好, 要是遇到一個一問三不知的, 他都沒興趣討論。

這可真是件國寶, 就是那件他先前提到過的,因為銘文而身價百倍的東西。

話說, 2002年,一位香江商人在古玩市場上,意外發現一件青銅飯盒。

飯盒古樸精美, 它的表面鏽蝕嚴重, 器內被鏽土包裹, 露出的幾個文字生澀難懂。

看似平淡無奇, 但是青銅器內若隱若現的篆刻字跡,貌似大有來頭。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 商人以200萬高價,買下了青銅飯盒。

重點來了,不說銘文, 就算是剛開始的青銅飯盒,也值兩百多萬。

所以, 一百五十萬買下了一件三國時期的青銅餐盤,還附送了三件極具收藏價值的青銅鳩車, 最後,還來了一件比較完整的國寶。

那件寶貝出名, 自然是在國寶檔案的節目之中。

那件國寶就是燹(xian)公盨(xǔ),只是憑藉當時這件器物身上的鏽色,很多專家就一眼看出,那件青銅器是真品。

盨本是用來盛放黍、稷、稻、粱的禮器,從簋變化而來,自西周中晚期開始流行,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

因為這件青銅器的銘文上有燹公二字, 因此得名燹公盨。

陳文哲看過國寶檔案,也記下過那件器物的形制和內部銘文。

此時再看手中的東西,幾乎跟電視上覆原、清除鏽跡之後的燹公盨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