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之後,裡面是四隻盤子,都是青花大盤!

最上面的一隻是雙鳥紋大盤,下面的好像也是青花鳥紋的盤子。

這種東西,以前是作為主要商品出口的,所以製作的全都十分精美, 最主要的是毫無瑕疵。

這批瓷器確實是同一個時期生產的,只是稍微一看,陳文哲就確定, 這件青花雙鳥紋盤, 也是15世紀南越青花瓷的代表作品,其精美程度,在南越青花中, 也應該是首屈一指。

這件產自15世紀的南越青花雙鳥紋盤,屬於地道的大盤,其口徑達到41.5厘米。

就算是陳文哲用手測量,也有兩紮多長,四十多里面的口徑,絕對屬於大盤了。

最主要的還是其內的青花雙鳥,畫的十分精緻。

此青花雙鳥紋盤心,以右旋的形式,繪畫一對飛翔的鵲鳥。

這種構圖,在國內傳統鳳凰紋(雙鳳紋中,也十分常見。

拿起這件雙鳥青花盤,下面的果然也是這種盤子,只不過這件是四鳥青花盤。

這一件之所以放在下面, 肯定是因為這隻盤子更大。

這件青花四鳥紋盤口徑達到44.8厘米,比之前的那個還大了三厘米多。

這種青花瓷的大盤,採用國內元明時期青花瓷中雙魚紋(魚藻紋的形式,不過, 也有故意採用迴旋方式的範例。

比如那件青花四鳥紋盤上,4只鵲鳥旋繞,極為罕見,可見迴旋式構圖是其一大嗜好。

這些其實都無所謂,畢竟結構、技巧什麼的,都不如繪圖之後的結果。

盤子大,其上的青花圖紋就越大。

比如盤子內的四隻雀鳥,體型大了,任何一點瑕疵,都會被放大。

也只有畫內的雀鳥體型大了,才更能看出當年的工匠,技藝有多麼嫻熟,多麼精湛。

陳文哲的眼光很高,一般東西他是看不上眼的。

此時一隻十五世紀,也就是五百多年前的瓷器,能夠被他看上眼,還很欣賞,就知道這隻盤子畫的有多麼好了。

撫摸著盤子內部的一隻青花藍雀,它的羽毛及其毛髮,都是用細筆,一筆一筆進行精細描繪出來的。

腹部稍稍留白,以稍粗的筆端勾勒輪廓。

用線條的粗細和濃淡,生動地體現了鳥的立體感。

而雙鳥紋的背景,正是密佈的海藻,可見南越青花瓷沿用了元青花瓷等魚藻紋形式。

根據出土的一些南越青花分析,14~15世紀的南越青花瓷中,有部分作品的確忠實地模仿了元青花。

而其中綜合華夏元明青花瓷部分要素,並經過整合的作品更多,這也可以反映出,南越對華夏青花瓷的需求特徵。

陳文哲眼前的這件青花雙鳥紋盤的內底中心部,主紋樣區至口緣部,在兩重圓圈線的區劃中,可見三種裝飾紋樣帶。

其中最佔空間的,是內側的寶相花唐草紋。

這種被細密切割,而非纏枝形式的唐草紋,是南越青花瓷上經常見的特徵之一。

當然,除了這些特徵,還有不少手法,都刻花的很好。

比如這種制式的盤子,其外側繪有所謂喇叭式蓮瓣紋,輪廓內用雙重線,表現了雙重如意頭,這些都是明顯特徵。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