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國內出土的那件玉枕,陳文哲肯定不能細看。

但是眼前照片上的玉枕,陳文哲就看的比較清楚了。

這種寶貝,他肯定拍攝了不止一張照片。

幾張照片拍攝下來,可以說它的所有特徵,都被拍攝了下來。

陳文哲找出正面照,從正面看,玉枕正面的玉片綴有金箔裝飾,中部飾一對鋪首銜環。

兩個側面嵌璧形玉片,中間也飾鋪首銜環。

四角各由一隻龍形銅足支撐,龍的頭上長出雙角,標誌著真正的龍形初步確立。。

底座鎏金,四周為銅質邊框,中間有龍形鏤空圖案。

此外,漢代的銅枕,有的鑲嵌有長方形玉版,如河北滿城漢墓所見。

手機一劃,下一張照片,就是一件鎏金銅架玉枕。

這種等級的玉枕,肯定屬於王侯,而且每個王侯不可能陪葬兩隻。

其實想要證明是不是王侯的陪葬物,看看他們陪葬的首飾就知道。

在劃拉了一下手機,下一張照片是一件鎏金璧形銅飾,這東西的直徑超過十八厘米。

而在那座洞窟之中,陳文哲最少看到了5件鎏金璧形銅飾。

這些璧形銅飾為圓形,器表鎏金,中心為一微微鼓起的圓面。

中心之外的紋飾分為兩區,內區為兩條對稱夔龍,外區為四條互相對稱的夔龍。

拍照的這件璧形銅飾,背面都有小方鈕,有的鈕旁有“二”、“七”刻文。

這些璧形銅飾的背面無紋飾,方鈕上鑄有的數字,也不止是二、七,還有“五”字。

由於鈕孔過大,用錫填塞,使孔變小。

從鎏金璧形銅飾的形制看, 它們應是鑲在玉漆棺上的玉璧與鉚釘的結合體, 作為玉璧的替代品, 成為鑲玉漆棺上的飾物。

這麼做,肯定是解決玉料昂貴、資源缺少、玉璧加工費時費力的問題。

玉璧的規格很高,但是, 這些是璧形銅飾,不是玉璧, 所以規格又低了點。

到現在陳文哲還沒有發現金縷玉衣, 也不知道里面的王墓到底有幾座, 不過,就算能用璧形銅飾的王子王孫, 其陪葬品也肯定不會少。

白天沒事,陳文哲就躲在書房裡研究拍攝的照片,主要是研究玉枕。

因為一件玉枕, 只要規格高點, 那就代表了一座王墓, 或者是王后的墓葬。

如果運氣好, 這樣一對夫婦之墓中,就有可能得到兩件金縷玉衣。

而高等級的玉枕, 還真不少見。

比如說鎏金銅架玉枕,先前那件有著虎型紋飾,等級肯定就不如龍形紋飾的高。

研究了整個白天, 陳文哲發現他拍攝的照片之中,還真有一件長方盒形玉枕, 是由四條龍形器足和底座組成。

龍頭高昂,龍前爪挺立, 龍身及龍尾相交鑄於枕架底部,枕架邊框刻有纖細的捲雲紋。

枕身由木芯、裝飾玉片、鎏金銅構件、金箔等構成, 放置在枕架上面。

只不過,枕身中間的木芯已腐朽,原來應該也是長方形,芯外包有一層絹或布。

頂面鑲貼有2塊龍形玉片和6塊小玉片,龍形玉片上飾有陰線刻渦紋,有的地方鏤空。

兩端面各由3塊玉片,和l個鎏金銅鋪首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