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青銅器現(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文哲知道的有一位業內前輩,也是一位青銅器修復、製造專家。
他耗時20年,在電、烙鐵等幫助下,運用失蠟法仿製出1:1的曾侯乙尊盤。
儘管如此,在業界仍有爭議。
有青銅修復專家稱,參照文字、圖片資料等,進行重新塑型的仿製品,不同於在實物上制模的複製品,其精湛程度、神韻上與原件尚有一定差距。
也就是說,這樣仿製出來的曾侯乙尊盤,也就勉強稱之為高仿。
要知道,曾侯乙尊盤多層透雕,表面彼此獨立,互不相連,靠內層銅梗支撐;
銅梗分層聯結,參差錯落,且有數不清的蟠虺裝飾,製作成本和技術難度都相當大;
加之出於保護國寶考慮,官方至今未對曾侯乙尊盤進行復制。
寶貝就是寶貝,不管古今,都是珍寶。。
我們現在看曾侯乙尊盤,覺得他是寶貝,可是在古代,曾侯也確定他是寶貝。
而這裡面,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件曾侯乙尊盤原來是他爺爺的,後來被這個孫子改了名字,就成了曾侯乙的了。
這可不是陳文哲胡說,而是有真實證據的。
那件博愛被的尊與盤內,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終”七字銘文,意思是曾侯乙永久享用。
但盤內銘文“乙”字,是打磨後補刻上去的,打磨痕跡清晰可辨。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有“曾侯乙”銘文的有208處,僅此處是打磨補刻而來。
之前的銘文是曾侯與,也就是曾侯乙的爺爺的名字。
近年以來,隨著曾國考古的持續深入,曾國的歷史序列基本釐清。
經研究得知,這位曾侯與,應是曾侯乙的爺爺。
青銅器上改字的情況,大多出現在改朝換代、滅族之災的情況下。
把爺爺的名字改掉,這樣的事情很罕見,所以很多研究人員就推測,因為這件尊盤太過精美,在當時就是稀世珍寶,曾侯乙才不惜據為己有。
這樣的國寶, 一件仿品賣二十萬, 貴嗎?
不要說曾侯乙尊盤的高仿, 就說陳文哲眼前這件尊盤,要想複製出來也不容易。
比如在這件尊盤之上,口沿以及盤方形透空附飾, 這些部件的製作,可以分型翻製出五塊紋飾範, 將其組合倒置, 就是一個可盛蠟液的器皿。
向內注入蠟液, 巧妙操作,就可得到一個不透空的蠟殼。
將蠟殼鏤空, 再重新制範,再向範內注入銅液,就能得到一個紋飾繁縟, 卻渾然一體的整體透空鑄件。
尊圈足、頸部內外壁、豹形獸、盤腹部的扁體夔等鏤空附飾, 需先向範內注入蠟液, 使之成為蠟型, 透過修理蠟型,達到鏤空效果, 再以此為模二次制範,再向內澆注銅液,便能得到鑄件。
關於尊體的製作, 是將尊體分成四段制模,分別在模上制範, 向範內注蠟形成蠟模,將蠟模熔接為整體, 清理範縫和焊痕,再於整體蠟模上制範, 失蠟法渾鑄成形。
尊製作完成,還需要做盤。
再說盤體制作,盤體合範先做一個蠟模,然後直接與口沿蠟模熔接,再用失蠟法渾鑄。
看著手中的尊盤,陳文哲有點感慨,他能夠複製出眼前的這件形制簡單的尊盤, 但是卻沒法複製出曾侯乙尊盤。
眼前這件屬於他,他也沒必要複製。
而不屬於他的東西,居然複製不出來。
搖了搖頭,總不能所有好東西都想要據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