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金銀器之極致(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發現的這些銀器當中,其中造型最新穎的,就是陳文哲眼前的這一件帶蓋的銀豆,它的蓋與腹,均飾以花瓣形凸泡。
這種以凸泡組成的花紋,在國內非常罕見。
然而在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金銀器上,卻是常用的裝飾手法。
這隻能說明,在漢代,這些東西或曾受到西方的影響。
這裡還有兩件西漢銀盤,器腹均飾以鎏金花紋,這就是金花銀盤。
而金花銀盤即所謂“鈒鏤銀盤”,這在唐代曾成為金銀器中最主要的品種。
陳文哲眼前的這些東西,足以說明,這種技法在漢代已經出現!
在漢代銀盤、銀碗不稀奇,但是在秦代,就比較稀奇了,因為那個時代,這種東西才剛剛出現。。
所以,陳文哲特別注意了一下,看看這裡還有沒有秦代的東西。
他這麼稍微留意,還真就又發現了一件,是一件秦錯金銀樂府鍾。
這一件秦代的器物,其上使用的工藝可就多了。
看著這些金銀器物,陳文哲能從其上看出不少頂級技藝。
秦朝的金銀器製作,已綜合使用了鑄造、焊接、掐絲、嵌鑄法、銼磨、拋光、多種機械連線,及膠粘等工藝技術,而且達到很高的水平。
如果陳文哲想要學習金銀器製作,只是透過這麼幾件秦漢時期的銀盤、扁鍾,就可以學到很多技藝。
可惜,貪多嚼不爛,他現在已經過了見到好東西就學的狀態。
這個世界上好的技藝多了,他難帶還能全都學會?
要知道他現在學到的技術已經很多,而且到現在還沒有全部融會貫通。
要是想學,也需要等他把現有的技術全部學透了,最少也全都要達到大師級,才能再貪多求全。
“咦?終於又遇到好東西了。”
一件一件的取出來,整理記錄一下,再裝箱。
翻出來了不少金銀盤子和碗,就連扁鍾都找到了四五件,這個時候,一個方方正正的金印, 出現在他的眼前。
翻過來一看, 篆字, 而且是大篆。
其他他不認識,但是“楚王之印”四個篆字,他還是認識的。
以前出土過滇王之印, 跟這塊金印只有一字之差。
而楚字的篆體,陳文哲肯定認識啊!
因為這一次他過來, 就是想要找到幾座楚國的王侯陪葬品, 自然早有準備。
看著手中的金印, 陳文哲還真沒想到,這種代表楚國傳承的金印, 居然也可以陪葬?
想想也對,原來的滇王之印不也埋在地下了嗎?
不管是仿製的一枚,還是真正楚王使用的金印, 反正已經來到了他這裡。
至於西漢時期的楚王, 以後使用什麼金印, 他也管不著啊!
稍微研究了一下, 陳文哲就收了起來。
這裡的好東西多了,可以說, 不挖一下漢代的王墓,你真認識不到當年漢王朝的強大。
現在陳文哲就見識到了,比如一些少見的金銀容器, 在這裡就太多了。
在這裡多,可不意味著在古代, 在之前的出土墓葬中發現的多。
當然,在漢代墓葬中出土的金銀器, 無論是數量,還是品種, 抑或是製作工藝,都遠遠超過了先秦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