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 那個小山村中的村民,還是沒有逃脫這個宿命。

二戰期間,這裡太亂了。

他們有實力,也順利逃離了國內,可這樣並不意味著就安全了,因為已經有不少人知道他們的底細。

如果當年他們不是為了躲避戰亂,從而遷移出來,那麼這麼大的一批寶藏,肯定沒有人知道。

而如果他們沒有那麼貪心,不是把所有寶藏都帶出來,也不會別人盯上。

可惜,他們貪心,所以被人盯上了。

而二戰後期,遺留在東南亞的一批遠征軍,潰敗了之後,就;流落到了附近。

就是這一批人,勾結來了大軍,滅了這個小村子。

當然,村莊之內,那個村長的家族,也在中間出了一把力!

只不過,他們一群人太狠,殺得太厲害,最後居然沒有人知道這批財寶到底藏在了哪裡。

最後挖地三尺,甚至把整座房子炸翻了天,也沒有找到任何蛛絲馬跡。

當年那座小村子的人,能夠挖掘不少漢墓,對於土木工程,肯定有所瞭解。

之後他們遷移到南越,修建住宅的時候,就想到了可能遇到的危險。

他們做了準備,所以,只要他們不說,一般人還真沒法找到通向寶庫的通道。

就算是陳文哲,如果他不是有隋侯之珠,能夠透過當年遺留下來的古磚等,看到一些當年發生的事情,他也找不到隱藏在地下水道之中的一條暗道。

更何況,這條暗道還被泥沙填滿了,這就更加難以確定寶庫的位置。

種種巧合,才能讓這座寶庫,一直完好的儲存到現在。

這些事情已經過去了六七十年,這些黃金還能好好的隱藏在這裡,這隻能說明,當年的那些人,誰也沒有佔到便宜。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黃金,難道真的都是漢代的?

漢代有這麼富裕?這個還真沒法說清楚。

直到今天,“黃金”仍舊是金貴的稀罕物,而在漢代,就使用大批的黃金作為陪葬,是不是太過奢侈了?

如果說這些不是漢代的遺留,那為什麼都是使用的漢斤?

可要是這些黃金,真的是出自漢代古墓,那麼,這到底是挖了多少座古墓?

還有,一座古墓當中,到底能夠陪葬多少黃金?

近一段時期,國內最轟動的考古發掘,恐怕海昏侯墓葬就是其中之一,其他還有梁王墓什麼的,也都是漢代的古墓。

就說海昏侯,他雖然身份尊崇,但拿“219斤”黃金做陪葬,也足夠豪氣,這是不是說明漢代黃金隨處可見呢?

相比眼前的黃金,其實海昏侯墓中的那些黃金,還真不算什麼。

而就算這樣,漢代海昏侯墓也是國內迄今發現的儲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佈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

既然這樣,就說明海昏侯墓沒有被盜過。

只不過,墓主人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極具傳奇性,他一生經歷了王、帝、平民、侯的跌宕。

他曾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是西漢的第九位皇帝,但27天后就遭廢黜,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

就這麼一位廢帝,他的墓中出土的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竹簡、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就有1萬餘件(套,僅金器就達478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