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艙上方的燈架,從船身兩側緩緩放下。

垂懸在燈架上的100盞漁燈,全部亮了起來,把漁船兩邊照得如同白晝一般。

遠處漁船,也都陸續放出光亮,星星點點,珠爍晶瑩。

船上的人們,開始進入“守船待魚”模式。

陳文哲他們出來就是玩的,在這裡看到什麼都是風景,自然也不會厭倦。

夜色越來越沉,風吹浪湧,船隨波搖,這種感覺還是很奇特的。

只不過,此時陳星辰帶來的姑娘,感覺有點不好。

見她開始暈船,兩名當地漁民,立即勸他們進艙歇息。

只有等上魚的時候,再叫他們。

可是,躺在鋪著草蓆的艙板上,忽左忽右,身不由己,更覺晃得厲害。

也許是白天睡得太多,反正是無法入睡。

陳文哲索性起來,到船尾跟老趙學著放長線釣魷魚。

鄭宇僱傭的是一對父子,姓趙,老趙雖已年過六旬,身體依然健壯。

他告訴陳文哲,他家祖輩以打魚為生。

前些年,兩個兒子湊了100多萬元,買下一艘船。

每年除去10多萬元船用開銷,遇到好年景,可掙五六十萬元。

年景不好,也有三四十萬元。

大兒子現在任船長,除了他的兩個兒子外,船上其餘9人都是僱請的漁工。

按照約定,捕魚成本由船東承擔。

打來魚賣掉後,船東與漁工對半分成。

雙方利益同享,風險共擔。

每個漁工,一年大約收入兩三萬元。

對現狀頗為滿意的老趙,卻對未來不無隱憂。

近年來,出海捕魚的船隻越來越多,裝備越來越先進,但捕魚難度卻越來越大。

過去捕撈“燈光魚“,有3、4盞燈就夠了。

現在小船也有20盞,大一點的漁船都裝了上百盞,每個燈泡都是1000瓦大的。

可就算是這樣,他們的收穫也不多,要不然,他也不會被鄭宇誘惑,前來當技術、安全指導了。

漁船的收入越來越不穩定,現在很多漁民都已經轉行了。

聊著天,時間就過的快,突然,老趙輕呼一聲:“墨魚!”

然後迅速取出一塊纏繞漁線的小木板,將系在漁線上的塑膠大蝦漂,放到一隻正在水中游動的墨魚前方。

那墨魚不識真假,一口咬住蝦尾,旋即被置於蝦尾的倒鉤鉤住。

老趙緊緊抻著漁線,任那墨魚一邊掙扎,一邊吐黑水,直到它黑水吐盡,才開始收線。

拎上來一看,好大一隻墨斗魚!

“這魚差不多有兩斤重,”老趙評估道:“過去釣到過3、4斤重的。”

陳文哲一看,只要有墨魚過來,釣它們也太容易了。

剛才他就看到了這些釣魚的工具,並且使用回溯,學到了一些釣魚技術,現在正好用一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