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辰也笑了:“這件盞託的高度不尋常,如果使用x光照射,會出現什麼情況?”

“肯定看不出這是一件茶盞,而是看著像是高足杯?這樣一來,那斷痕的位置,就比較微妙了。”曹慶春也反應了過來。

“工藝實在是太精湛了,這件瓷器上面居然沒有多少氣泡?這可更加少見!”陳星辰終於開始關心燒製工藝。

一件作品,自然是品相最關鍵,要是有殘,這麼漂亮的一件青瓷,就太可惜了。

沒有殘缺,儲存完好,而且是極美品,這種情況之下,如果製作工藝再達標,那這件瓷器的價值,肯定要突破天際。

至於氣泡,這個是肯定沒法避免的,因為當時的燒製工藝,根本達不到減少氣泡的程度。

而這些氣泡,更是鑑定一件瓷器年代的關鍵,也是一件瓷器老化程度的表現。

陳文哲的視線,不由自主的落在了這件秘色瓷內部的氣泡之上。

原來他做舊,就沒有想著做舊到明代以前的時期,因為他知道,很多老化痕跡,並不是憑藉簡單的做舊,就可以做到的。

當時,他其實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還有,製作瓷器,燒製成功,他繼承了很多前人的經驗。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只能是憑藉前人的經驗,來完美燒製出瓷器。

裡面有很多細節,他把握的並不好。

或者說,他根本就把握不住這些細節,更是不知道,為什麼他能燒製出那麼好的瓷器?

此時,看到這件秘色瓷,陳文哲有了點明悟。

他之前燒製瓷器,製作出瓷胎之後,稍微晾曬,就上彩、上釉,並且快速入窯。

其實,如果沒有高超的手藝,這麼做的下場,就是產生大量氣泡,而這些氣泡還會衝破釉層,讓整個瓷器表面,形成麻子坑!

那麼,瓷器的中的氣泡是什麼?怎麼產生的?

不進入窯口之中,親眼看看瓷器在燒製之時的情況,你怎麼能知道,氣泡是從哪裡來的?

所以,陳文哲也很想知道,為什麼瓷器釉下,會普遍出現氣泡?

忍不住,回溯技能再次啟動,陳文哲這一次就想進入正燒著的窯內,看看秘色瓷的燒製過程。

只是一看,陳文哲就清楚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在燒製瓷器時,高溫會使釉層中的結晶水,或液態水,變成氣體。

當釉層厚時,氣態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釋放不出來,故而形成釉下的氣泡。

當釉層薄時,氣泡衝破了釉層膜,在釉表面形成了不少坑凹—麻點。

原來陳文哲能燒出精美的瓷器,絕對不是他多麼厲害,而是因為他傳承的技藝厲害,或者說,現代科技帶來的好處。

很多時候,他能燒製出好的瓷器,是因為他燒製的是青瓷,因青瓷的釉厚,可以阻止釉中的水分子逃逸。

當然,燒起其他瓷器品種,比如白瓷、青花等等之時,他能燒製成功,就要依靠平時的積累和幸運了。

這些,從練泥開始,都可以儘量避免出現意外。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