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陳文哲,陳星辰苦笑起來,這是沒完沒了了?

打擊一兩次也就算了,怎麼還打擊起來沒完了?

陳文哲心中只能不停的大喊:我真沒飄!

要知道這僧帽壺,可是被稱為歷代以來最難製作的瓷器之一。

當然,紫砂製作的僧帽壺,也不會簡單就是了。

所有瓷器製作中,要數僧帽壺最難製作,這是歷代優秀工匠們的人生追求和目標。

僧帽壺在歷史記載中,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元代,而從一些研究的資料來看,僧帽壺開始製作應該在宋代,而且北宋官窯瓷器就開始生產僧帽壺。

之後元代也有燒造,但由於製作難度大,所以數量不多。

到了明代早期,隨著國力增強,景鎮燒造了較多的青花僧帽壺。

以後隨著大量瓷器工匠,轉移到紫砂器方面的製作後,也將此器形移植了到了紫砂壺。

這種茶壺,因壺口形似僧帽而得名。

它造型為口沿上翹,前低後高,鴨嘴形流。

壺蓋臥於口沿內,束頸、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強烈的少數民族風格。

這種僧帽壺雖然製作工藝很難,但是,越是難以製作,歷代以來的制壺大師,就越是會製作一些。

所有人都想做一件,而且還都有所不同,所以就造就了一種壺型,千變萬化!

元器形體敦實、壺頸較粗、壺流略短。

明器壺流略長,清器頸略高,腹部略瘦。

這種茶壺,有青花、紅釉、藍釉、白釉、五彩、鬥彩、琺琅彩、琺華彩等。

雖然品種眾多,但是流傳下來的真不多。

陳文哲之所以知道,還是因為一幅畫。

清宮舊藏《美人圖》中的第四幅,為《胤禛妃行樂圖》,又名《博古幽思圖》。

圖中仕女坐於斑竹椅上,垂目沉思。

背景是櫥櫃式多寶格,多寶格內,北宋汝窯水仙盆、三足洗。

以及美女身後顯露出的,大半個汝窯花形盞託和商周青銅觚。

其他還能看到明宣德寶石紅釉僧帽壺、玉雕紫檀插屏錯落有致、交相輝映,具有典型的皇家富貴氣派。

圖中可以看出,為了安全起見,僧帽壺置於架子一半以穩固。

那是一件寶石紅的僧帽壺,圖中畫的十分清楚。

種種跡象足以證明,古人對寶石紅僧帽壺的喜愛,其珍貴可想而知。

要知道,那可是在皇家,在宮廷之內。

也就是說,那寶石紅釉僧帽壺,就算是在皇室之內,也很是珍貴。

僧帽壺造型挺拔端莊,線條有力,工藝製作難度極大,非一般工匠所能及。

是否能製作精美的僧帽壺,也能看出工匠的造詣水平。

這也是工匠的自我挑戰,特別是四方型僧帽壺的加工,更是難上加難。

也只有一流的工匠,方可為之。

而現在出現在眾人眼前的,就是一尊四方形僧帽壺。

不要看剛才陳文哲做著好像很簡單,速度也很快,可其中的工藝,卻是很難。

四方壺,顧名思義,就是四方形狀的,上面的壺口,就是一個類似僧帽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