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興趣愛好所在(1200張月票加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進入碑林大門,立即看到一座四角形兩層飛簷的亭子,裡面豎立著著名的《石臺孝經》。
這是由四塊石板組合成的長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層石臺上。
《孝經》是宣揚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歷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視。
唐天寶四年(公元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親自加註,並用隸書行文。
不用說,這肯定是精品製作,透過它,陳文哲可以看到很多。
當然,首先可以學到的,肯定是隸書。
整個製作這座石碑的過程,陳文哲都可以看到,從書寫的原稿,到刻制在這些石碑之上。
他不止是可以學到碑刻的技巧,也可以學到唐玄宗的書法。
這也就是陳文哲不想著做舊了,如果他想,完全可以模仿唐玄宗的筆記,製作一些什麼。
那個時候,以假亂真肯定不難。
只不過,這座碑林之中,好像最不缺的就是好書法?
看著一塊塊石碑,特別是上面的字型,陳文哲陷入了沉思。
以前一直不碰書畫作品,其實也有一方面是因為,他在這一方面有著天然的缺陷。
他家是農村的,可沒有從小就學書法什麼的才藝。
就算是上大美院,也是個意外。
沒有基礎,涉及書畫領域,缺陷就太明顯了。
所以,這一次進了碑林,陳文哲打算好好補一下功課。
這也就是沒法摸到一些精品石碑,要不然,他還真不介意,在這裡就使用一次自主傳承。
當然,現在他想要學習一些名人書法,也不是太難,大不了消耗成就值唄!
漫步在青石小道,碑林風雅的古香古色悠然而來。
成千上萬的碑石,讓陳文哲目不暇接,也讓他忍不住感嘆我國古代文化的精深。
沒有來這裡的時候,陳文哲還真想像不到,國內居然還有這種好地方。
前面就是第一陳列室,是專為陳列修蓋的碑亭。
這是碑林最大的石碑《石臺孝經》,看到它,不用想,立即啟動隋侯之珠。
不管是孝經原文,還是唐玄宗的小字註釋,這些都需要記錄下來。
遇到了這樣的好東西,陳文哲自然是一邊使用回溯技能,一邊仔細揣摩整個石碑的製作過程。
透過回溯,他能看到的情景更多,只不過有的無用部分,他直接掠過。
而就算這樣,他也不能多看,因為這裡值得他看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看到當年雕刻這座石碑的過程,看到底稿,看到碑刻的形成也就算了。
其他的一些有用的知識,就只能先放放。
有著隋侯之珠記錄,之後他可以看重播,甚至是帶入進去,親自雕刻一遍這部《石臺孝經》。
其實,就算是不看碑刻,還可以看石雕,看那些記載在石碑之上的經書。
這座石碑,底座由3層石臺組成,上刻有生動的線刻畫,有蔓草、獅子花等。
這是唐中期比較有代表性的裝飾,上面還有浮雕捲雲瑞獸。
此碑由4塊石頭組成,底下有石臺,因而稱“石臺孝經”。
陳列室裡主要陳列的內容很多,包括《周易》6卷,《尚書》13卷,《詩經》20卷,《周禮》11卷,《禮儀》17卷,《禮記》20卷。
其他還有《春秋左氏傳》30卷,《春秋公羊傳》12卷,《爾雅》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