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真不是浪得虛名(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在陳文哲更加清楚,所謂的用刀刻玉,只是一個誤會。
16世紀,因文彭、何震等文人所帶領的篆刻之風,在蘇城為中心的江南地區興起,許多文人雅士熱衷於欣賞雕刀在印章上錯落有致、神采風骨俱佳的書法。
在這樣的風氣下,激發了陸子岡的靈感。
他利用陀具,也就是碾玉工具,在高硬度的玉料上,創造雕刀的效果。
因而那些不懂礦物學、工藝學的文人,誤以為陸子岡會直接用刀刻玉。
陸子岡也未說穿底細,這樣造成的效果,直接讓用刀刻玉這個謠言,流傳了50年後。
這時,被修地方誌的官史,正式記載在《太倉州志》中,自此,就繼續愚弄了愛玉族4個世紀。
“這使用陀具,模仿雕刀的效果,也是一種絕技啊!”
看完了玉牌大體的記憶之後,陳文哲心中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大師之上,就是大師之上,絕對不是普通大師手藝可以比擬的。
特別是陸子岡的那些代表作,其實用的工藝,更是精彩絕倫。
可惜,流傳到現在的那些好東西,一般都藏在了各大博物館之中,特別是故宮博物館藏的最多。
而在那種地方的藏品,陳文哲連看一眼的機會都不多。
也許等到什麼時候,機緣巧合,那些寶貝拿出來展出,而這個時候正好被陳文哲碰到,他才能一飽眼福。
可惜,這樣的機遇,很難碰到。
至於摸一把,啟動自主傳承的機會,就更加希望渺茫。
坐著電梯,來到樓上,家人已經準備好出院,陳文哲上樓就只能是幫著拿一些零碎的東西。
這個時候,他已經顧不上遺憾,也沒法去詢問一下,這家醫院裡到底還有什麼古物要出售。
回家,安頓下小侄女,再吃了一頓午飯,已經到了下午。
下午的時間不長,陳文哲哪裡也沒去,他打算再開窯燒製一些生活用瓷。
最近這些天,他每天都要早起,每天都要製作一批瓷器。
現在他的工作室之中,已經有不少十二生肖壺。
只不過,這種東西,普通人一手一把已經算是多的了,他家裡絕對用不了這麼多。
所以,還是生活用瓷的需求量更大。
茶杯、茶壺不缺,碗碟盤子,陳文哲還真沒有特意燒製過。
早上和好的泥巴還有,製作碗盤碟也不麻煩。
拉胚技術陳文哲早就有點突破大師級的跡象,所以現在做起來更加熟練,此時說他技近乎道,也不算多麼誇張。
碗胚一壓一拉,就是一個。
這東西在拉胚機的幫助之下,一團泥一旋轉,就被他靈巧的雙手壓制出來,十分快速。
當拉坯機快速轉動時,會產生離心力,把這種力量加以控制,便是拉坯的基本原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