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沒少碰壁(求訂閱、月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一對鬥彩蓮池鴛鴦紋碗,此碗型制規整,製作精良,胎薄釉厚。
碗的內底雙圈中,以鬥彩繪畫蓮池鴛鴦紋,內壁口沿處,以青花書寫有藏文吉祥語。
碗外口沿的單雙圈內,用青花描繪出對稱的四條雲龍紋,腹中以鬥彩繪出蓮池鴛鴦紋。
圈足上,則以青花海水紋作襯飾。
這種小碗的燒製,構圖立意新穎,畫面佈局嚴謹而疏朗。
尤其是在描繪主題上,畫師們採用的是傳統的沒骨畫技法,以工兼寫的筆意,繪出鴛鴦戲水時的場景。
青花雲龍紋的巧妙搭配,彰顯出皇家的威嚴氣勢。
這種小碗的彩繪,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色彩在高溫焙燒過程中,因流動的關係,而溢位青花勾線以外。
這與後期成化朝鬥彩存在明顯的差距,然而這也成為了區別宣德與成化鬥彩瓷的一道分水嶺。
這件大明宣德鬥彩小碗高7公分,直經15公分。
繪畫,工藝精細流暢細膩,釉色溫潤純正,胎釉結合完好,包漿渾厚自然。
底部六字“大清宣德年制”款識,這些特徵,都證明了,這就是一對地地道道的大明宣德年製作的鬥彩蓮池鴛鴦紋小碗。
而只要證明了這一點,這一對小碗就是國寶級鬥彩瓷中的一對。
要知道,宣德鬥彩瓷以藏文的形式出現頗具意韻,這可能是出於藏族貴族的審美需求而特意定燒,或是宣德皇帝為籠絡雪區貴族,以示誠意而專門燒製後賞賜於藏族首領的。
目前緣何雪區獨有宣德鬥彩瓷,既無文獻記載,也無其他證據可考。
雖然宣德鬥彩存世量極其稀少,但它的成功創燒,卻揭開了明代彩瓷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陶瓷鬥彩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似的重要意義。
所以,這種東西的價值很高。
看完了東西,陳文哲的雙手放在其上,並沒有挪開。
回溯技能發動,陳文哲看到的確確實實是明代的燒造場面,這就沒錯了。
又得到了兩點成就值,陳文哲還是十分滿足的。
能見到這種好東西,本身就是一大收穫。
所以,陳文哲也沒有想要隱瞞什麼。
他抬起頭,仔細打量能拿出這麼一對小碗的人。
很意外的,這人一臉儒雅,一點也沒有攤主的油滑氣息。
“這是我援藏教學的時候,意外收到的一對小碗,已經藏了二十多年了,現在家裡遇到了困難,想要賣了,沒想到,拿出去詢問了不少人,都說有瑕疵,燒造的也十分粗糙,根本不要。”
還沒等陳文哲詢問,這位中年大叔就迫不及待的開口。
透過他的語氣,還有神態,陳文哲判斷,這一位在古玩市場上沒有少碰壁。
“瑕疵?粗糙?哪裡有瑕疵?哪裡粗糙了?”陳文哲有點好奇的問道。
“畫風粗糙,釉料有瑕疵,有一些專家乾脆說,這就算是明代的古董,也屬於瑕疵品,應該被敲碎,怎麼能流傳到現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