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隋代的注子注壺,唐代的鳳首壺、宋代各式執壺、遼金的雞冠壺、元明的多穆壺、清代的賁巴壺等等。

壺的妝飾也由簡入繁,特別是明清以降的官窯瓷壺,妝飾精美絕倫,其功用也已向觀賞器轉變。

最早的觀賞壺,應該是出土自東晉的黑釉雞首壺,因壺嘴作雞首狀而得名。

這是西晉至唐初流行的一種瓷壺,西晉時器形較小,圓腹,肩部貼一雞首,小而無頸。

壺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實心,壺肩部有系,小平底。

就這麼一種雞首壺,就可以製作出多種形態,而且陳文哲也不用自己設計,他只要復古一下,就完全足夠用。

因為這種壺,在各個朝代,都有所不同。

東晉時,其主體也是圓腹盤口壺,但雞首下有短頸,喙由尖變圓,冠加高,並首次出現以雞尾作把柄的情況,而且柄的上端高於口沿,肩帶橋形方系。

至南朝時,壺身整體加高,雞頸較前期加長,盤口加深,柄也加高,肩部系多為雙系。

隋代壺身更高,雞頸不僅更長,而且作仰首啼鳴狀,雞尾柄變塑貼龍首柄,系的開關也更加複雜。

清代康熙時期,宜興陶藝大師陳鳴遠制有紫砂天雞壺,直口,長頸,豐肩.肩—側設雞首形流,其風格與上述雞首壺相似。

要是再分黑釉、青釉、彩釉,甚至是用上鬥彩什麼的各種顏色,這種十二生肖壺的器型就會更多。

所以,不要說創新,只是想要複製一下,鍛鍊自己的水平,就足夠陳文哲鍛鍊個好幾年。

一個早上,他最多也就是製作了幾把雞首壺,至於羊首壺、龍首壺什麼的,就需要慢慢的補齊。

忙活了一個早上,時間差不多,陳文哲稍微清理了一下衛生,就走出了家門。

這一次他沒有開車,也沒有做地鐵,而是在路邊買了幾個包子,就慢慢的向著金牌典當公司跑去。

上班也有一段時間,他也熟悉了周圍的情況。

陳文哲發現從家裡就算走到公司,最多也就一個來小時。

看了看時間,現在才剛剛八點,他起床之後忙碌了也不過三個小時,還有一個小時才到上班時間,正好鍛鍊一下身體。

抄近路,花費了五十分鐘跑到公司,這時還有十分鐘的吃飯時間。

當他吃完飯,正好可以上班。

修了兩天班,重新上班感覺神清氣爽。

只不過,他怎麼看葉乘風和趙菲,都感覺他們的精神有點萎靡?

“你們這是怎麼了?感覺精神不振的樣子?”

陳文哲坐下之後,喝了一口水,才開口問道。

看著悠閒喝水的陳文哲,葉乘風只有羨慕。

“連續上了那麼長時間的班,我們可一天都沒有休過。”

“就算沒有休班,也不累吧?今天可是週三。”陳文哲好奇的道。

“誰還沒個事情?”趙菲垂頭喪氣的道。

其實,他們最近的學習時間增加了,主要是被陳文哲刺激的。

同一天加入公司,人家都快要晉升一級鑑定師,而且看樣子就算二級鑑定師的能力也有,只是業務沒有達標罷了。

這麼一想,加上公司裡的幾個老傢伙稍微刺激一下,這兩人就受不了了。

要想上進,自然就要付出代價。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