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陳文哲不停的讓他幫忙,想要給他提供一些機會,看一些傳世珍品,陶教授還真不樂意,讓陳文哲來這裡接受考驗,或者說是吃氣!

當然,陳文哲可沒有一點被欺負的感覺,只要能上手一些寶貝,這點為難算什麼?

“這是錢老的東西?”看了一眼錢千盛,陳文哲心中一動道。

“對,就是他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想要拿出來還錢,而且想要在收藏家協會內部出,沒想到鑑定的時候,出問題了,你就隨便看看,這也是加入收藏家協會的一部分考驗。”

陳文哲不在說話,加入個協會,事還真多,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此時,他已經不在看桌子上的兩件東西如看珍寶了。

存疑的東西,就要把它們當做仿品來對待。

陳文哲也沒有客氣,直接來到東西跟前,仔細觀看起來。

其實,這些東西很多地方都不用看,比如紋飾、造型、老化程度等等。

所有關於元青花的特點,這兩件瓷器上面,都有著明顯表徵。

不過,既然有問題,那就不會是小問題。

果然,當陳文哲拿起那件青花獅子滾球紋大罐,看到它的底部之時,他發現問題了。

其他都對,就是這個底有點不對,而且應該是很不對。

最近遇到的元青花比較多,陳文哲對於鑑定元青花,自然就很有心得體會。

不說其他,只是一個鑑定元青花的底部,就有這好幾種特徵。

青花、紋飾、造型、口沿、底足、修胚、體積、重量、透光、墊燒工藝、做舊痕跡,這些都沒問題。

現在只是底部出了點問題,當然,它不是瓷胎過白、過細或過密。

景鎮產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質,與宋代青白瓷的胎質相似,看上去白中泛灰,這一點沒錯。

底足露胎部位,也沒有人工塗抹或噴灑的氧化鐵鏽色。

至於沒有火石紅,這一點也不是問題。

社會上曾普遍認為,元代青花瓷器的露胎部位,均有“火石紅”現象,並將此作為鑑定標準。

其實不然,“火石紅”現象,僅存在於部分元代青花瓷器上,有相當數量古代真品上,沒有“火石紅”現象。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就出在擦痕和底款之上。

要知道,陳文哲可是剛剛處理了一件乾隆瓷器,他就是把那乾隆御製四字款擦掉,並且重新上釉,精心把那個底,單獨燒製了一遍。

這樣燒製之後,器身沒有多少火氣,稍微去去火氣,就跟原來一樣。

這一件,顯然也是這麼處理過的,最主要的是,這件瓷器上面,居然落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不說這件器物對不對,是不是宣德年的青花,就說那磨底的過程,能不能做的好一點?精心一點?

現在恐怕不止是陳文哲能看出來,就算是這裡的所謂大收藏家們,也都能看出來吧?

多少都是行內人,罐子底部處理沒處理,還是看的出來的,畢竟處理的並不是多麼高明。

所以,他一看這件瓷器就知道,它本來的款應該不是宣德,要不然不會磨底。

現在,原來的款被擦掉了,重新書寫上了大明宣德年制六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