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了情況,很快,陳文哲就來到了村子裡面的小型交易市場。

你別說,這裡地方雖然不大,但是聚集起來的人和碎瓷片,還真不少。

只是看了幾眼,陳文哲就有不少收穫。

殘破的瓷片把胎釉斷面,一覽無餘地顯現出來,他想沒有收穫都難!

懂行的,會知道碎瓷片內涵豐富,資訊量大,可以使收藏者不但能知其表,還能察其裡。

透過“上手”古瓷片,收藏者對古瓷特徵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和全面。

如果真懂行,還能透過古瓷片量大品全,價格便宜、真品率高、風險性小等優點,學到一些知識。

這是普通人,從書本到實際,學習古瓷鑑定的捷徑。

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我國古瓷片收藏市場逐漸形成。

各地逐步出現了古瓷片交易場所,尤以一些古城為勝,它們有先天優勢!

所以,這座小村子,也有先天優勢。

剛才陳文哲等人進村,其實是沒有找對地方。

在這座村子中間的小廣場之中,現在已經形成了市場,裡面擺攤賣瓷片的還真是不少。

不用想,這座小村子肯定是因為出土了大量的古瓷片,所以才成為了瓷片交易的重要場所。

這裡的瓷片價格,有的幾十元、幾百元,有的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這個價格實在是不低,因為很多真瓷片,只是民窯的東西,要是幾塊錢,還能買下一些玩玩。

可是現在,你看那些村民拿出來的都是什麼東西?

天青、月白、梅子青、青花、五彩、單色釉、宋元明清歷代瓷片,這裡什麼都有啊!

只是看了一個攤位,陳文哲就有點被震撼到了。

這地方,發展發展,也不比潘園那邊的國寶展廳差了。

看來,人家也不是隻吃老本,也去外地販回來了不少東西,最少陳文哲就看到了不少窯口的東西。

我國古瓷,歷朝歷代窯口眾多,品種極為豐富,是其他任何藏品無法比擬的。

要是東西對,那古瓷片能反映出整器的藝術資訊,“殘而不失其美”。

但是,什麼東西要跟利益掛上了鉤,那就會變得十分可怕。

比如眼前的這個攤位,他的所謂古瓷片,就是自己做舊的。

煙燻、土埋、水煮、化學酸腐,什麼手段都有。

不過,要是懂行,有點經驗,能夠鑑定真偽,從這裡的攤位上,還是能夠找到一點真東西。

比如眼前的這一家攤位,他弄得一些瓷片,都比較漂亮。

陳文哲搭眼一看,就看到了一塊粉彩的碎瓷片。

粉彩牡丹,畫的很不錯,不說年代多麼久遠,就是那畫工,就值得陳文哲下手。

不說起他,這一片碎瓷片,就可以稱得上“殘而不失其美”!

只不過,能從那麼多良萎不齊的東西當中,挑出這麼一片好東西的人,能有幾個?

現在才早上七點,這個時間,這裡已經上人了,而且人數不少。

所以,看好了東西,陳文哲蹲下就直接拿了起來。

拿到了東西,感覺就更好了。

這是一片粉彩牡丹紋的器物,也不知道是瓶子還是罐子上的,反正應該是大器。

年代不長,應該是清中晚期的,瓷胎也不算多好,但是畫工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