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將產自於東北地區的珍珠稱為東珠(或北珠),用於區別產自南方的南珠。

它產於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及其流域。

其中一枚蛋黃大小的東珠,在拿到手之後,看的陳文哲就是一陣心疼。

這玩意不好儲存,在水下待了七八十年,基本上就報廢了。

不過,發現了東珠,基本就能確定,這裡就是孫殿英藏寶,因為東珠可不是誰都能擁有的。

清朝統治者,把東珠看作珍寶,用以鑲嵌在表示權利和尊榮的冠服飾物上。

皇后、皇太后的冬朝冠,綴飾的東珠與珍珠約300顆,冠頂東珠13顆,珍珠51顆。

餘如耳飾、朝珠等,也用東珠鑲嵌,以表示身份並顯現皇家的權威。

如同蛋黃一樣大小的東珠,肯定是珍寶中的珍寶,發現了這東西,必然會落入皇家手中。

可惜,慈禧生前掌握乾坤,死後卻被人呵呵!

蛋黃大小的珠子,肯定是不行了,已經失去了光澤,不漂亮了。

也許好好保養一下,還能玩一玩,但是,它應該是即將壽終正寢。

珍珠這種寶物,比較奇特,由於珍珠質不是非常穩定,所以珍珠是有壽命的。

一顆珍珠一般只能“活”一百多歲,它的青春期大約五六十年左右,時間久了,珍珠層裡所含的水滴,就會慢慢跑掉而顯得黯淡無光。

最後就衰老變色,甚至乾枯粉化。

所以,古代的珍珠,一般無法流傳到今天。

這枚蛋黃大小的珍珠,存世時間肯定超過一百年了,到了現在,已經差不多要乾枯了,所以就算泡在水裡,看著也有點粉糠狀。

倒是另外一枚,看著還比較飽滿,用圓潤晶瑩來形容,一點問題都沒有。

就算是在水下,這一枚珍珠也能散發出五彩光澤,想來用它製成的首飾,肯定光彩熠熠,美麗動人。

這麼漂亮的珍珠,也就怪不得被慈禧用來陪葬了。

傳說當中,慈禧這個老妖婆,陪葬的珠子可不少。

晚晴實際統治者就是慈溪太后,她死後,被葬在了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陵也非常的不一般,一共修建了十三年。

按照慈禧當時的地位,陵墓的水準,肯定也不會低。

傳說慈禧墓中有很多寶貝東西,但是有些貴重物品,目前全都下落不明,畢竟當時國內已經內憂外患,好多事情都顧及不了。

根據陳文哲的瞭解,慈禧陵墓被盜,其實很早就種下了隱患。

因為到了晚晴時期,滿清政府已經壓不住蠢蠢欲動的各方勢力。

而在慈禧太后死後,她那惹人窺視的靈柩,就很讓人眼紅。

傳說當中慈禧太后的靈柩,很重很龐大,黃澄澄的靈柩,恰似一沉重的純金塊,其柩衣也像是用金屬而非織錦製成。

根據當時的記錄傳說,慈禧出殯的那天,陽光之下,慈禧太后的靈柩就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

在一百多位轎伕的扛抬下,慈禧太后的靈柩,被一步步抬到了清東陵。

如此浩大而奢侈的葬禮,在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同時,無疑也引來了眾多的覬覦者。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