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了青花和青釉的調製,陳文哲能夠做的東西很多。

如果他想,甚至可以仿製一批玉牌。

反正青釉製作出來,髮色要好的話,還真的是溫潤如玉,特別是梅子青釉,製作出玉牌、玉盒來,還真是很漂亮。

在自家的工作室,陳文哲可以隨意揮灑自己的才藝。

所以下來之後,陳文哲沒有和泥巴,而是開啟了一座電窯,從裡面拿出來了十幾個匣子。

裡面是他前些天燒製的紫砂壺,沒有水平壺,只有筋紋壺。

比如柚子壺、南瓜壺等等,相比隨意之作,這些筋紋壺,陳文哲就用心多了。

筋紋常見有三、六、八、九、十二、十八、三十六瓣之分,可縱橫變化分割,亦可作迴旋處理。

一件成功的筋紋器紫砂壺,其筋紋隨著造型形體的變化而深淺自如。

筋紋線條紋理清晰,製作精巧,任意調換壺蓋的方向合到口上,都很吻合。

壺身、壺蓋、壺鈕、壺底構成主體造型,每一個立點,均有它平面形狀組成。

筋紋壺的製作精度是關鍵、毫釐都不得差,否則會產生口蓋不能合縫及相互轉換。

比如陳文哲製作的一件朱泥筋紋蓮子壺,不僅是形體比例協調,更重要的是壺身主筋紋線與嘴、把所連線的貫氣,故粘接、琢嘴把的修整,是一件十分細緻的工作,耐心製作並一氣呵成,作品才會妙若天成。

筋紋壺可以千變萬化,這樣製作起來也不會厭煩,所以,陳文哲製作的最多的就是筋紋器。

而歷代陶工之中,跟他一樣想法的人很多,而擅長此道者,更是不乏其人。

如明代董翰的“菱花式壺”,時大彬的“十八瓣瓜稜壺”、清代陳鳴遠的“南瓜壺”,這些都是陳文哲仿製的物件。

當然,他現在只能仿製,還不能創新。

只不過現在他仿製的這些作品,都是留的一念堂的款,而不是時大彬、陳鳴遠,或者乾脆是顧景舟。

現在的陳文哲,多少也有了些自信,自然不會再做騙人的勾當。

出窯了十幾只茶壺,陳文哲一件一件開啟,仔細檢視。

最終,又是全部燒製成功,這就是大師級燒窯工藝的完美體現。

可惜,他現在的筋紋壺的製作水平,還是處在專精級。

雖然他能明顯體會到自己水平的提高,但是一時半會的,還突破不到大師級。

想來,他還需要多加練習,或者是推陳出新?

想這些還太遙遠,畢竟他今年才二十一歲,以後有的是時間研究這種問題。

找出來了一些製作精美的小木盒,把一隻只紫砂壺,裝入了盒子之中。

盒子裡面本來就有一些茶碗,都是八隻。

在他們東山省,一套茶具就是一隻壺八隻碗,因為來了客人,製作的席面,都是坐八個人的。

茶碗不是陳文哲最早製作的十二花神杯,因為那一批茶具算是燒燬了。

花神杯是五彩瓷,陳文哲除了青花料之外,其他材料的調配,就是初學者,這樣的水平能夠調配出什麼好的彩料?

所以,最後燒製出的成品,自然不能盡如人意。

後來陳文哲乾脆製作了一批光素的紫砂杯,而且用了絕活瑩瑩寶光。

所以這一批燒製出來的杯子,雖然帶著濃重的火氣,但是外表看著卻有一層熒光。

配合上那亮色的火光,反而讓這批杯子,看起來更加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