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到是不一定,如果運輸的是玉器、珠寶、書畫,並沒有多少分量,使用戰鬥機就可以完成運輸。”陳文哲笑著道。

他是突然想到了戴老闆,當時他從孫殿英手中弄了把九龍寶劍,好像就是在運輸過程當中飛機失事,造成的機毀人亡,最主要的是,傳說九龍寶劍也在那一次事故當中被毀了。

九龍寶劍是乾隆皇帝陪葬寶劍,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

在國內歷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過於大清的乾隆皇帝。

他在位60年,又當了4年太上皇,64年間廣收名畫古帖、珍異古玩。

死後,這些奇珍異寶與之同埋裕陵的地下宮殿中。

這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放在他身邊的這一柄九龍寶劍。

傳說這件國寶被軍閥孫殿英盜出東陵後,顛沛流離,最後下落不明,成為歷史之謎。

讓九龍劍重回人間的,肯定是軍閥孫殿英。

孫殿英認為自己是繼孫先生辛亥革命、馮玉祥驅趕溥儀後,對滿清的“最後一擊”,因此並不諱談所盜寶物。

他告訴別人,乾隆墓堂皇極了,棺材裡陪葬寶物不少,其中最寶貴的是乾隆頸上的一串朝珠和身邊的一柄九龍寶劍。

此劍共5尺,劍柄特長,上雕9條金龍,象徵“九九歸一”。

劍鞘用名貴鯊魚皮製成,嵌滿紅藍寶石及金剛鑽,堪稱價值連城。

可惜後來這把劍幾經周折,還是毀了。

最後證實,它入了戴老闆的墓中。

而在五一年的時候,又被挖了出來,當時已經是一把鏽蝕的很嚴重的狹長鐵片。

“如果只是單獨送出一些珍寶,還真有可能做飛機!”陶成此時開口道。

陶教授直接搖頭:“不要被一些野史騙了,當時事件爆發之後,輿情洶湧,孫殿英的壓力很大,如果送出的寶物太少,南方政府不可能保下他。

這裡面就很有問題了,四大家族幾乎都受賄了,那麼多寶藏,不管是空運,還是陸地車輛運輸,都很麻煩,唯一的方法,就是走鐵路。

可國家建立之後,南北鐵路都重建過了,周圍地質情況,也探查了很多遍,根本就沒有發現什麼,所以,這不是一份誘餌,就是真的運輸路線圖。

寶物都運到南都了,而且全部被南方政府高官瓜分,自然也就找不到所謂的東陵遺寶,至於孫殿英手裡剩下的寶藏,也很可能是被他和上司瓜分了。”

陳文哲無所謂的笑了笑道:“是啊,孫殿英的上司,建了個徐公館,後來被翻了個底朝天,可到現在也沒有找到一點寶藏的蛛絲馬跡。”

“看來你也知道,這批財寶很可能是被運出國了。”陶教授道。

陶成也道:“當時海關查獲了不少珍寶,曾經一次性查獲三十五箱,運往法蘭西的珠寶字畫等,好像是出自北都的古玩行。”

“當時面臨壓力,孫殿英的部隊被人盯著,北方的港口肯定沒法運出去,至於南方,就只有向南都行賄的時候,才有機會運輸出北都,這也是很多人沿著當時的鐵路幹線,尋找東陵遺寶的原因。”

寶藏誰都喜歡,就算不為了據為己有,好奇之心也能讓你心中癢癢。

一份藏寶圖在手,沒有人能夠忍得住誘惑。

可惜,你能想到的結果,其他人也能想到,如果真能根據一份運輸路線圖,就能找到藏寶,也早就被其他人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