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金條中,有一種很薄,像是片狀,只有一兩重。

另有一種長方形的金條,更薄,只有一兩的十分之一,換算成今天的重量,只有四克,叫金牌。

所以,宋代的一兩,約等於現在的四十克。

先前穆小龍拿出來的那三根金條,每一根都是十九克,應該是因為刻字,從而少了一克,原來都應該是二十克重。

那就是標準的二分之一金條,也就是一兩金條的一半。

另外,還有一種金頁,薄如紙,折成紙張那樣,有好幾頁,所以有此名。

這一批宋金,沒有金元寶,這才是對的。

與銀子一樣,元寶形制的金子,也要到明朝中後期才出現。

所以,即便水滸中的好漢能用得起金子,也不會是元寶形金子,更不是磚形金塊,而是束腰板狀的金子,或者長方形的金條,或者金頁。

這一次穆小龍拿來的東西,是一整套,所以,掂量這些黃金的重量,真的不難。

最薄最輕的金頁,應該是一分黃金,也就是一錢黃金的十分之一,一錢黃金是四克,一兩黃金是十錢,也就是四十克。

古代的銀兩換算,在宋代,大體是1兩=42g,1錢=4g, 1分=0.4g。

當然,都是約等於,其實都是要多一點的。

但是在黃金製品上,你就不要想著多了,不少個幾克就算不錯了。

比如先前那應該是二十克的三根金條,就是五錢重的金條,就只有十九克了。

其他還有三兩的,就是一百二十克,八兩的三百二十克,依次類推,一般不會出錯。

因為這些金條之上,都有著店鋪的名字、人名和重量標記,這種等於信譽保證,一般人不敢玩花樣。

而這樣有字的金條,價值肯定要高過沒有字跡的古代金條。

雖然能夠計算出重量,但是陳文哲還是一次次的拿在手中,仔細感受一下這些金條。

一個方面,是不太相信古人的信譽,萬一少斤缺兩,他不是就會出錯?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不太信任穆小龍,萬一他要是中間造一次假,那就損失大了。

比如束腰板狀的腰形金,足足有五十兩,也就是兩千克,四斤重,這麼一枚要是造假,那損失肯定很大。

最重要的是,除了金頁和金牌,那些重量足的金條,都是成對出現的。

也就是說,兩千克的腰形金兩根,一千克的兩根,五百克的兩根,四百克的兩根,三百二十克的兩根,一百二十克的兩根。

其他的金頁和金牌,數量多了點,不過重量輕,這樣就算全部造假,也損失不了多少錢。

一次次準確說出克重,直播間裡一片喧騰。

這一次,陳文哲收到的成就點就多了。

不過,最終,也不過是收到了不到一半人的認可。

也就是說,這一次,他總共得到了一百五十點成就值。

成就值達到了歷史新高的四百四十點,可以說是他積累到的最高的一次。

有著這麼多的收穫,陳文哲反而對於宋代的這些金條,不太感興趣了。

畢竟他手中還有著很多唐朝金庫,那些也都是有字跡的,雖然都是唐朝金庫四字款,但那也是身份的證明。

而只要有身份證明,價值就不能按照普通黃金計算價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