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裡面的坑太多了(均訂300加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元青花價格太高,數量又十分稀少,誰遇到了都不想放棄,但是,每一個遇到元青花的人,怎麼謹慎都不為過。
特別是近年來,古瓷收藏界的元青花熱持續升溫,國內市場上和收藏家手中的“元青花”,可以說是成百上千,甚至數以萬計地出現,真假爭論攪得許多古瓷愛好者一頭霧水。
現在古瓷界講的元青花,和對元青花的鑑定,一般都專指景鎮元代青花瓷。
而景鎮元代青花瓷,又可分為用進口蘇麻離青料繪製紋飾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國產青料繪製紋飾的普通瓷。
原來這件瓷器使用的是國產化學青料,很容易被人辨認出來。
而現在經過了陳文哲的遮掩、改造,一般人還真認不出來。
最起碼,不是經常接觸元青花真品的頂級專家,是絕對認不出來的。
這點自信,陳文哲還是有的。
不過,市場上的所謂專家被騙怕了,所以,不管是誰遇到了元青花,都很謹慎。
要不是因為這一點,武二這件高仿,也應該很容易被他忽悠出去。
不過,想要賣高價,自然就要面臨高風險,所以,只要是稍微謹慎的買家,都不會上當。
現在落到了陳文哲手中,他改造了一下,就看能不能忽悠住這幾個小鬼子。
此時,藤野綜治小心的舉起了這件梅瓶,他把東西抱在手中,仔細感受著梅瓶的重量。
特別是瓶底,如果是接底,瓶底就會不可避免的變重,仔細感受,就會發現一絲不協調,甚至連重量異常,也是可以感受出來的。
從這個小動作之上,陳文哲就知道,這傢伙還是很瞭解元青花的。
抱起來,可不止是看瓶底,也是在評估整個器型。
要知道,元代青花瓷的胎質重而堅,器壁較厚,大器較多。
所以,輕飄飄的絕對不是元青花,至於釉色,他們也看不出什麼來。
原來使用的化學青料,雖然發清灰,算是正宗的元青花髮色,但是仔細檢視,會發現青花很純淨,可現在有了雜質,有了寶光。
而這雜質,還不止是表現在青花料之上,還表現在胎裡。
由於含雜質多,胎裡大多有鐵褐色小點,這些不用陳文哲做,原來的高手就已經做的很完美了。
“胎是用高嶺麻蒼土做的。”
“白而不細,這一點也對!”
“嗯,可以看到很多氣孔!”
高嶺麻蒼土的特點是白而不細,因為當時粉碎的條件有限,工藝有限,所以可以見到很多氣孔。
現在的胎是非常細的沒有氣孔,過去老的胎泥,是有經過陳腐的過程,有機物經過陳腐會發生變化。
所以它的胎有細膩的感覺,現在做的胎,沒有陳腐顯得很乾。
這些特徵,都很明顯,因為這本來就是老胎、老泥,就不是老瓷。
“沒有多少修整的痕跡!”
“有點痕跡,但是修整的地方比較少!”
陳文哲聽著藤野綜治和錢開明討論,發現他們還真是有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