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的放下手鐲,陳文哲倒是沒有著惱,畢竟是純金手鐲,雖然有點雜質,但是很少。

“什麼價收?”周全生別有深意的問道。

“按照行規唄,折色、扣除手工費之後收購。”陳文哲道。

周全生立即道:“我們可沒有折色這一說,而是按照克價收購,當天黃金價格為準。”

這就是偏人了,老鐲子多少都有點問題,純正三個九的很少,這樣還不折色收購,騙誰呢?

“那以後我收了,送到周老闆店裡。”陳文哲毫不客氣的道。

“你這是不實在啊,今天中午那位年輕人,來你這賣東西了吧?四百七的價格,這可是高價。”

“哈哈,如果您有那樣的東西,我肯定高價收購,那東西,可不是這些普通民間手鐲能比的。”

“那一件不是普通黃金製品?我做這一行也有幾十年了,新工還是老工,還是能夠看的出來的。”

“您店裡有那種實力的老匠人?要是有,您就給我打製一批,能打多少,我就收多少,就按照四百七一克計算,我想你店裡的成品,最多也就賣這個價格吧?”

“這可是你說的,不要我拿來東西之後,你又不收了。”

“要不要拍個照?您也許沒有仔細看,我放在架子上了,好好看看?”

看周全生的樣子,他這表現不對。

要是看了那高足金盃的工藝,他恐怕就不會這麼自信了。

周全生一看陳文哲的表情,就不敢繼續吹牛了,他直接起身,走過去仔細檢視起來。

果然,這麼一看,周全生的臉色就有點不對了。

人類科技在進步,各種工具被髮明出來,節省了時間,減少了勞動強度,這讓一些手藝人,變懶了。

相比一輩子兢兢業業,全靠手工打造的匠人,現代匠人,技巧缺少的不是一點半點。

做了幾十年黃金生意,什麼東西好,什麼東西差,周全生還是能夠分辨出來的。

雖然他不懂古玩,但是他懂技術。

這隻金盃,仿製的是明代金質龍紋高足杯,又叫金甌,年輕時,他老師教過他。

可惜,這樣的手藝,幾十年來就沒用上過,他也早就忘光了。

此時再看這隻金盃,他只能苦笑,這種工藝的東西,溢價收購是肯定的。

而且他知道,這肯定是根據皇家金器仿製而來的。

因為古人將杯盆稱之為甌,金質的杯盆,稱之為金甌,以金甌喻滿月,暗指疆土如滿月般完整,如金甌般堅固無缺。

故歷代帝王皆鑄金甌,取其堅固不易損缺之意,以祈江山穩固,疆土無缺。

金銀高足杯最早出現於唐代,帶有強烈的西域風格。

而自元代蒙古入主中原後,奔馬烈酒,濃烈的草原文化,逐漸滲透入生活之中。

這件高足金盃,大碗高足,造型承襲元代特點,杯上為永宣時期典型官造龍紋,這還是很容易鑑定的。

明代是中國黃金製造史上的鼎盛時期,但它順沿前朝法度,限制庶民用金,對金銀礦的開採、熔鍊實行嚴格管控。

而內廷的銀作局,卻大量打造金銀器飾,以供皇室成員享用。

永宣時期的金器,以日常生活用品和首飾為主,工藝風格承襲前代並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