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部位因異物沉積而產生的黑斑線,需要特別清洗。

可用雙氧水或者84消毒液,先將主器物上的裂紋缺口清淨。

儘可能地將縫裡的色差減弱,這樣粘接後的吻合面,就沒有痕跡。

再對碎片處用棉花條,吸雙氧水或者“84消毒液”敷在黑斑線上,將黑色物質“釣”出來,一般半小時即可。

如遇黑色深沉,多換上幾次棉花條,反覆進行清洗,直至黑色徹底洗盡為止。

這裡需要注意一下,每塊殘片的幾個接合面,都要用雙氧水清洗擦淨。

粘接前,要等待殘片的幾個接合面都乾燥了,再進行粘結。

粘結殘器,必須要先製作瓶身。

螭耳瓶的特點很明顯,陳文哲只要按照螭耳瓶的樣子,結合瓶口部分的大小,拉出一隻合格的器胚,到時候去掉上面口部三分之一,再粘結上殘器部分就可以了。

這種青花雲龍紋螭耳瓶,反而是瓶口的兩隻螭耳,做起來比較麻煩,瓶身倒是很容易做。

這樣一來,按照設計圖拉出一隻瓶身,不用接胎就可以完成,因為上部分的瓶口,他要用那件殘器。

螭耳瓶這樣的瓷器,就算他不接殘器,也是需要用到接胎工藝的,上半部分的瓶頸和口,跟瓶身,就是使用接胎技術,粘結在一起的。

現在不用製作瓶頸部分,做起來就很容易了,只是用了很短的時間,陳文哲就拉制成型。

接下來先是精修,修胎結束後又是晾曬,之後再根據需要切割,最後就是新老瓷器互相粘結了。

如果沒有足夠的底氣,其實那件殘器是可以修整的,比如說把參差不齊的部分切掉,這樣接胎的時候,更容易些。

可陳文哲現在藝高人膽大,他不想浪費任何一點殘器,就只能自己麻煩一些。

到了此時,他的工作又結束了,又需要等待。

與其等待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學習一下,所以陳文哲洗了手,打算使用手機,查詢一些關於龍泉窯的事情。

抬起頭看了看工作室裡的同學,這都快要中午了,陶教授居然還沒來?

陳文哲伸了伸懶腰,扭了扭脖子,就看到好幾個人,都在盯著他。

“看什麼?”陳文哲對著陳星辰道。

“你這是要修復殘器?”

“這是清代的青花雲龍紋螭耳瓶吧?”

“看這青花髮色,應該是清早期的,清三代的?”

“看著像是乾隆的!”很少說話的王靜師兄,居然也過來湊熱鬧。

“底款沒有了,但是我見過一對這種儲存完好的瓶子,落的嘉慶款,應該是嘉慶早期的東西,那個時候的工匠,還是乾隆的那一批。”

“這就對了。”王靜點了點頭,接著道:“很貴吧?”

透過這幾句話,陳文哲確定,這個平時不太好說話的師兄,還真有點水平。

“十萬。”

雖然有點心虛,但是他也只能咬住牙,就說是十萬。

“哎,現在這個世道,造假技術提升了,連殘器的價格也開始飛漲,這是不給我們這些正經人留活路了!”

陳星辰搖頭晃腦的,好似他真沒活路了一樣。

不過,造假和正經人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