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大的銅鼓,如果不是攤主把它當做了桌子,上面還放了不少東西,肯定會更加引人注意。

湊近了一些,陳文哲看到鼓身呈圓墩形,鼓面沿伸於鼓頸外,鼓胸圓凸,最大徑在胸中部。

胸腰際緩緩收縮,胸兩側各附雙扁耳。

耳根寬,中部窄,各飾以五組線紋,簡潔秀美。

鼓腰呈反弧形,腰與足之間以一道凸稜分界,足外侈。

鼓面邊緣飾六隻青蛙,以逆時針均距排列。

青蛙造型精緻,雙目圓睜,尖嘴,後兩足合併成一足,昂首挺立。

這是三足蛙銅鼓,蛙身豐肥,飾同心圓紋、複線半圓紋、線紋,紋飾清晰。

銅鼓歷來以紋飾精美為特點,此鼓鼓面、胸、腰、足部,均裝飾了繁縟的紋飾。

鼓面中心飾浮雕十芒太陽紋,其中心圓餅明顯突出鼓面,光芒如針一般從圓餅射出,每隔一芒的尾部分三叉。

看到這麼繁複的工藝,隱藏在腦海之中的一些記憶,一一浮現出來。

基礎製造術中,也有關於銅器的製造,只不過只是些基礎知識。

但是現在,這些知識的融合讓陳文哲知道,這些紋飾確實是南方特點。

就像先前他的認知一樣,南方少數民族,才用這種紋飾。

特別是其上的太陽紋分叉,這是粵式鼓的特點,但並不多見。

這麼大的銅鼓,其上紋飾實在是太多了。

中心圓餅之外,還以雙弦紋分暈,共二十暈,芒針穿透三暈。

鼓面的二十暈,分別飾以錢文、蟬紋、席紋、鳥文、四瓣花紋、圖案化鳥形紋等。

其中,錢紋有四出錢紋和連錢文,尤其是連錢文,亦呈四出形式,四條射線之間以平行短線填補,相互連線、重疊,互為紋飾的一部分,結構佈局安排十分精巧。

此外還有一些紋飾,由於做了圖案化的變形,和鏽蝕的緣故,無法清晰辨識。

如有的以交錯的重線紋,或波浪紋與紡錘形紋組合而成;

有的以菱形和重線紋、圓圈紋,組合成的紋飾彷彿蟬紋,但又別有韻致。

這些紋飾,雖無法確認其名稱,但其精緻和巧妙的勾勒,與豐富的想象力,令人歎為觀止。

這種東西,就算是仿品也價值不菲,怪不得這位攤主,把這東XZ在身後,還用東西遮擋住了。

“看傻了吧?這是靈山三足蛙銅鼓,絕對的精品!”

發現陳文哲盯著他的銅鼓,就挪不開眼,攤主笑了。

他這攤位上的東西,絕對不可能賤賣了,雖然都是仿製的國寶,但是仿製的工藝好啊!

“確實是精品,這件銅鼓,你打算賣多少?”

不得不說,陳文哲真是被這件銅鼓的工藝,給征服了。

他絕對想象不到,這樣繁複的工藝,古代人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還有,現代人的工藝水平,也真心讓人驚歎啊!

再次狠狠的看了幾眼,這東西不說真正的古董,就算是昨天仿製的,也有很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