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因當年韓愈在潮州府開化明智而逐漸紮根下來,數百年繁衍下來已經算是潮州府內一個雄厚的家族。

只是家族中的後代缺少那等經天緯地之才,沒能帶領韓家走向新的輝煌,詩宗之名便也已經是有名無實。

這也就導致現在的韓家毫無名聲,只有不少文人路過此處,聽得本地人提起過往潮州府的歷史,才知曉這裡有大家後人居住。

韓家本也以為家族在這等情形之下將會逐漸沉淪,而後徹底的歸於微末。

直到他們在數百年後,重新點燃了家族的輝煌。

詞作的出現和運用,尤其在那宋氏詞宗引領詞作風潮和實踐新論之後,韓愈文章的“發言真率,無所畏避”便一時間也受到了追捧,不少文人詩詞之中多有典故借用。

而如今韓家的老祖韓玉臣,在歷經多次悟道之後,終於在耄耋年歲順利來到了翰林境界,家中也出現了進士文人,其著書立傳,也算是為韓家今後的發展開啟了通路。

為此韓家雄心勃勃,更是對四海韓家族裔倡議,分支匯聚,共舉文路,併為此籌措一批錢財,將為韓文公修建的廟宇重新翻新,以此來凝聚族人士氣。

只是韓家的崛起卻是碰到了文朝孱弱、周遭動盪的時刻,韓家一面勉勵抗擊妖魔,但還是艱難完成了這廟宇的建造,並選在了韓文公誕辰這一日,慶祝廟宇新成。

為此韓家大方佈施,又舉派一批夫子在城中各處宣講,提振百姓士氣,倒也頗有盛名。

宋穆此刻正在陶長青的邀請下前往這韓家赴宴,而這一路上從對方聽說這些,此刻也是點頭。

在動盪亂世,不論平民或是貴族,都在世間的不確定中浮浮沉沉,但儒道感染之下,世家大族都始終守著心中一口正氣,正是如此,才能讓百姓在這亂世,稍有安寧。

陶長青與宋穆走在這潮州城的街上,兩人身邊都未跟上兵士。

只是兩人打扮端莊,雖然周邊街道之中不免殘垣斷壁,甚至其中不少破敗的房屋之中不時能見到有衣衫襤褸的難民仰臥其中,聽到街道上的動西抬頭看來。

“潮州城如此下去,當也不是什麼辦法吧?”

宋穆忽的說道,陶長青卻是默然。

“的確,城中雖還不到彈盡糧絕的那一日,但或許,終有城破的那一天吧。”

陶長青的臉上也看不出多麼樂觀,畢竟面前的景象的確看出了人族在此地的節節敗退,這座城池,只是暫時存在於人族的手中,究竟還能夠在人族手上待上多久,就要妖魔的攻勢如何了。

“不過陶某自然會是最後離開此處的,到時候這些百姓,陶某也會想辦法都往外轉移出去的。”

“畢竟現在,他們對於守城還是很有用處的。”

宋穆聞言不解,不過心中也想到了對方今日給自己所看的神通。

而陶長青也只是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繼續加快了腳步,原來兩人此刻已經到了那韓家宅邸的不遠處。

宋穆也往前看去,這面前的韓家在這城中也算的上氣派,畢竟韓家在這城中也已經營多年,就算沒落也多有幾分底蘊。

此刻的韓宅門前賓客盈門,那人群中卻有一個老者見到邁步往前的陶長青,當下笑臉迎上前來。

“城主大人,有失遠迎!”

“韓家主,韓文公新廟宇,又是韓老祖順利達境出關,陶某如何都要來慶賀的。”

“大人親自前來,實是我韓家榮幸,此刻老祖正在沐浴更衣,裡面請!”

這位韓家家主此刻滿面笑容的對著陶長青說道,周遭人見到是城主大人親臨,此刻一個個也是驚訝萬分,紛紛上前拱手。

陶長青此刻展露的修為不過是翰林境界,但是在這座城池之中已經超然的存在。

而與此同時,卻也有一個人朝著宋穆喊道。

“宋兄,你果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