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舒羽“下方股份”的這句話,一說出去,總體來說,下面的人反響激烈,甚至主動參與到方案修改完善當中來。

不過一上午,就完成了一兩天的工作量。

沈舒羽毫不含糊地就把這個決策發了下去。

因為這次特別宣告,即使普通員工也有領取股東的資格——只要是在公司待夠一定年限,只要對公司有重大貢獻。

經過評估測定,最後都有機會獲得相應額度的股份。

所以幾乎是一時間,整個集團上下都是一派積極繁榮的樣子。

沈舒羽預計下方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股份,這算是一個集團的命脈所在了。

所以一般公司從沒有過這樣的嘗試。

關於沈氏的做法,在業內很快傳開,有人叫好——說沈舒羽有魄力,有膽識,甚至頗有沈執當年“開天闢地”一舉建立沈氏的風範;當然也有人唱衰,說這樣把公司大額股份分散下去,難保下面的人沒有異心,稍有不慎就會至公司於死地。

兩方說得都有道理,沈舒羽也表示理解,任何事都是一把雙刃劍,沒有能讓你把好處全佔了的事。

主要看你更側重哪方面的好處,畢竟有舍才有得。

不過外界和業內,總體的聲音還都是為沈舒羽的做法叫好的。

甚至還專門有幾家金融雜誌和電視臺的金融節目因為此事特地採訪了沈舒羽——本來這事,下面的人不準備上報,就要自己推掉的。

畢竟從以前沈執在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連沈定波都沿襲下來這樣的“傳統”。

不過現在看來,沈執之所以拒絕,是因為不想出風頭;而沈定波之所以拒絕,完全是因為心虛吧。

沈舒羽卻沒有拒絕,其實 她也不喜歡在鏡頭面前,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虛話,但眼下之所以這麼做,還是有她的目的的——

目前公司的情況不算太好,要想爭取到MY集團的青睞,還有一定難度。

所以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展示集團積極面貌的機會。

正好現在這個時候,業內和外界對沈氏的未來都是一片叫好,沈舒羽不想白白浪費這個機會。

所以她才決定接受這些採訪,就是想借著媒體的聲音,向外界傳達沈氏改變革新的決心,和目前一片大好的環境。

MY集團既然有心尋找合作者,一定會對這方面有所關注。

同時,業內不少人都會看到,說不定還能給沈氏尋求到更多的商業合作機會。

如此看來,這完全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事——不過連著採訪了兩三天後,沈舒羽表示,這是有害處的,唯一的害處就是快把她自己給累死了。

每天要精心打扮完,然後坐在鏡頭前,保持精緻的笑容,把那些冠冕堂皇的官方話,說了一遍又一遍。

不過收到的效果是好的——一方面,沈舒羽算是因此徹底出了名:原本沈舒羽的那些顏粉,突然發現自家女神,竟然登上國內權威金融期刊和金融節目侃侃而談。

直呼【好颯,有被美到!】

另一方面也是沈舒羽最關心也最在意的,就是因為現在在整個輿論上,沈氏的情況一片向好,由此甚至帶動沈氏的股市一連漲了兩個百分點。

這可是自從沈執離開公司後,沈氏股市第一次不跌反漲。

全公司上下的人都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