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的兒女都是抓周之後開始啟蒙。

女兒家因為到十五歲成年後,除非族中已有心儀之人,都會參加青陽縣黎園的“芳會”。

所以必修的功課比較多:秀坊女紅,雅閣儀態和琴棋書畫,學堂熟讀聖賢經書。

男兒們的啟蒙,則比較隨心,除了學堂的經書是必學功課以外,其他的都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去學。

喜歡烹飪,做膳食,便去膳房從幫廚開始做起。

喜歡草藥醫理,便去醫藥坊,從採藥、撿藥、熟讀醫書開始。

喜歡打鐵、建屋、做木匠等等手工藝,可去工匠坊學習。

種田,養殖,採桑,甚至捕魚,都可以自行找妖僕去學。

若是有喜歡煉器的,也可以去向族老黎崇和學習。

想學織、染、繡、裁,便去織造坊學習。

黎家的男兒很多都喜歡在織造坊做活計。

倒不是說織造坊有多大的吸引力,而是因為大家所有穿著之物都來自自家的織造坊,所以去織造坊參觀是每個黎家人從小便會做的事。

其實織造坊的工種有很多,瞧著簡單,但都分的很細。

織坊和染坊便有:染色匠、刷紗匠、搖紡匠、牽經匠、打線匠和織挽匠。而在織布機上織布的便是織工。

原來做出一件成衣需要如此多的工序,而每一道工序又都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長久的鑽研,才能把這些活做的細緻,做的漂亮。

就連如今的織造坊坊主黎亭桓,也是因為小時候去參觀織造坊,被裡面的各種工藝所吸引,才迷上了織造。

一頭鑽了進去,摸索研究,才有了現在的造詣。

總之,喜歡什麼,就學什麼。

學自己喜歡的東西,自然可以學的很好。

歷代以來,黎家有不少男子擔任過織造坊坊坊主,雅閣閣主,學堂的長先生。

“族長,阿媱沒來雅閣。”雅閣教習。

“族長,阿媱沒來學堂。”學堂先生。

至於那秀坊,去與不去都不會有人來打報告,誰讓管著秀坊的織造坊坊主是最疼花黎的黎亭桓舅舅呢。

連著數日,都是這樣。日子長了,黎家族人也都見怪不怪了。

“族長,小小姐最近可勤奮了,天天早出晚歸,和亭櫻小姐一起。我天天都看著她們一早一晚,從我田地經過。”

牛大嬸路上見著黎壽珠,如是說。

“柳飛,去把孔平叫來。”黎壽珠吩咐小廝柳飛。

孔平是妖族孔雀的後代,身姿輕盈,目力極佳,是做探哨的最佳人選。

“這兩天你去小櫻那,看看她們母女倆都在倒騰什麼。遠著點瞧,莫近前。”

黎壽珠吩咐道。

連續觀察了數日,孔平都是遠遠地跟著黎亭櫻母女。

果真,如牛嬸說的那樣。

“族長,亭櫻小姐帶著小小姐卯時出發,跑去青陽山,在青陽山練習輕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