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最後一戰(第2/3頁)
章節報錯
其實在龍泉府被郭崇韜攻下之後,這場地緣大戰就已經結束了。
此時的契丹還沒有經過韓延徽的改、革,阿保機有心唐化,也只是學了皮毛,其內部仍舊是本族遊牧加漢民奴隸的架構。
所以如今的契丹不要說跟大唐爭鋒,就算是三百年前的高句麗也比不上。
“朕今日必敗契丹於此!”望著血肉橫飛的戰場,李曄心中熱血澎湃。
不止是李曄,戰場上的唐軍將士也是鬥志高昂。
重振大唐,首在重振人心。
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人心就是最大的力量。
隋煬帝徵高句麗,百姓逃散,士卒青壯寧願斷腕殘疾以躲避兵役徭役,山東高唱無向遼東浪死歌。
太宗徵高句麗,募十得百,募百得千,河北勇士自願以私裝從軍,“不求縣官勳賞,惟願效死遼東!”
李曄不敢跟太宗比,但怎麼也比隋煬帝強吧?
阿保機遲遲打不開局面,所謂的皮室精騎也不過如此。
扶余城上,銀槍效節都已經登上城牆,正在與契丹軍爭奪城牆,楊師厚的招討大旗抵在西城門之下,激烈士卒。
耶律護之正在做著最後的抵抗。
李曄身邊的耶律羽之滿臉悲愴,似乎在為契丹人的未來而擔憂。
從選擇跟李曄的大唐爭鋒起,契丹人的命運就已經被註定。
當年的突厥、薛延陀、回鶻何其強盛,還不是在中土的刀矛下分崩離析?
這個時代,只佔據遼東一隅之地的契丹,也遠沒有突厥、薛延陀、回鶻強大。
就在此時,扶余城城門在衝車的撞擊下轟然倒塌。
唐軍已經發出勝利的呼喊。
不過耶律護之仍不願放棄,各族青壯被契丹甲士驅趕出來,無頭蒼蠅一般衝出,契丹甲士隨後進擊。
人命鋪開了一條血路。
更慘烈的廝殺隨之而來。
如果契丹在馬上打不過唐軍,在地上更打不過。
楊師厚的銀槍效節軍如同熊羆,撕下一片片契丹人的血肉。
契丹人不可謂不英勇,能在潢水兩畔崛起,掃平一個個的對手走到今天,也絕非弱者。
有能耐與大唐拔刀相對,已經說明他們的不凡。
不過這個時代不屬於他們。
當一個完整的中土帝國站起來之後,周邊族群的命運便已註定,敵人們必將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