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亂時代活下來的人,哪一個不是經歷過殘酷的爭殺?

五十年的大亂世、大殺戮,已經讓唐軍成了虎狼。

虎狼本來不想惹他們這個綿羊,在呼羅珊打盹,於是綿羊覺得自己有機會,跑來招惹虎狼……

與唐軍相比,瞿折羅的進展並不順利。

這麼多年被大食法壓著打,已經讓薩曼人形成了心理優勢。

瞿折羅人畏懼薩曼人。

瞿折羅一百年來,抵抗大食法的南下,防守有餘,進攻卻不足,初時登上高原,薩曼人正被唐軍吊打,但很快,薩曼人就找到了宣洩的物件。

依據地形,幾次合攻瞿折羅軍。

瞿折羅大潰。

北面的薩曼人開始瘋狂向南。

柿子挑軟的捏,大食法也改變策略,主動避開東北向方向的唐軍,圍攻東南的佛教徒。

欺軟怕硬也是人性。

高原上徹底混亂起來。

劉知俊取財資奴隸屯於撒剌哈夕,此城位於高原東北,東南望興都庫什山,西南望波斯高原。

此後,北面高原但有薩曼人集結,劉知俊便領麾下兒郎殺上高原,名曰“打獵”。

北面高原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裡成為無人區。

薩曼人被驅逐到南面,不敢正視河中,開始嘗試進入天竺。

但這個過程註定是漫長的。

大食法世界,除了綠衣大食,其實都在衰落當中,各種教義名目繁多。

卡爾馬特與綠衣大食的崛起,正是黑衣大食衰落的象徵。

白益、薩曼其實都是借大食法的軀殼還波斯的魂。

巴格達的哈里發無力掌控形勢。

二十年後,崛起於裡海西南岸另一個波斯血緣的白益王朝,攻入巴格達,哈里發成為波斯人的傀儡。

楊師厚大張旗鼓的穿插兩萬大食軍的背後。

大食軍內部構成複雜,既有來自巴格達,也有來自白益家族,聽聞主將是楊師厚,根本沒有決戰的勇氣。

誰都不肯把精銳浪費在此,不約而同的選擇退軍。

但退兵並沒有這麼容易。

銀槍效節軍雖然是步卒,卻人人配有戰馬。

整個唐軍之中,待遇最好的就是銀槍效節軍、黑雲長軍都、親衛都三軍。

他們的戰力也是唐軍中的翹楚。

銀槍效節軍緊咬不放。

從木鹿追殺至馬什哈德,於裡海南岸大破大食聯軍,陣斬八千人,俘虜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