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騎兵對任何一個勢力都是不小的損失。

已經是傷筋動骨了。

可薩人收起驕狂之心,開始步步為營。

徵發欽察人、羅斯人、匈人,組成了一支八萬人的大軍。

羅斯海盜大量在裡海中集結。

拜占庭也暗中派出兩萬步軍,支援可薩人。

若是把西面的大食人和南面的薩曼人算上,總兵力超過二十萬。

大唐向裡海前進的腳步遭受前所未有的抵抗。

巴格達和君士坦丁堡也並不是要趕盡殺絕,而是希望大唐皇帝能皈依大食法或者景教。

為此,哈里發和教皇都賜下尊貴的封號,還有一整套的優惠條件,涵蓋商業、領土等等方面。

只要李曄點頭,鹹海將成為大唐的內海,裡海東岸也將成為牧場。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代價是相當高昂的。

言下之意,拜占庭或黑衣大食將成為大唐的宗主國,而大唐會為了他們的利益,參與到“聖戰”之中,圍攻另外一方。

這些協議讓李曄鬱悶無比,彷彿花剌子模大戰,不是唐軍勝了,而是可薩人打贏了。

在他們看來,大唐已經是困獸之鬥。

他們透過細作認為唐軍的糧草有些捉襟見肘。

因為唐軍已經在河中流域和七河流域開展了大規模的屯田。

一直以來,李曄對巴格達和君士坦丁堡都保持著若有若無的敬意。

所以在軍事上趨於保守態勢。

一是不想將士們太過辛勞。

二是不想趟他們的渾水。

最重要的是,從河中向西進軍,並不好打,西南都是高原與沙漠,大食人和薩曼人居高臨下。

而西北被裡海擋住了,可薩人在裡海有相當實力的水軍。

不過很顯然,李曄的保守,讓他們得寸進尺了。

玉龍赤傑的勝利還不夠,還需要給大食人和可薩人一個慘痛的教訓。

“西州的第二批十萬石糧草將在一個月後送到八剌沙袞,于闐也送來一萬石糧食。”李祐這些天一直呆在李曄身邊,接觸機密之事。

有了這些糧食,加上喀喇汗國的牛羊,薩曼國的存糧,足夠唐軍支撐半年以上。

還有基馬克各部的牛羊也在送往河中的路上。

也不知道巴格達缺糧的訊息是從哪裡弄到的。

其實唐軍的屯田只是未雨綢繆而已,並不真的是缺糧。

三個月後,富饒的河中屯田將迎來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