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四國同盟(第2/3頁)
章節報錯
李巨川、張承業、馮道、韓延徽、楊師厚等大唐帝國的頂樑柱與三國使者進行了密切磋商,史稱天興之盟。
三國皆為大唐屬國,認大唐為宗主。
並在南洋上結成利益聯盟,維護南洋航道安全。
三國中任何一國遭受攻擊,大唐會提供軍事援助。
作為回報,三國各為大唐提供商業港口和海軍基地。
滿剌伽海峽治權歸三佛齊,但軍事權歸大唐,滿剌伽海峽歸入大唐白虎軍的掌控之下。
盟約簽訂之後皆大歡喜。
三佛齊的戒心去了一大半,還抱住了粗腿,軍事壓力小了一大半。
吳哥國沒有東面的壓力,可以放心向素可泰地區擴張。
渤泥國疆域最大,但勢力卻最為弱小,長期遭受爪哇人侵擾,國內大片土地其實都是無人區,國都的人口也在一萬。
能參與聯盟,已經是祖墳冒煙了。
渤泥國也最慷慨,一甩手,將東南被爪哇侵佔的幾塊地區劃給大唐。
算盤珠子人人會打。
渤泥國無力收復,乾脆慷他人之慨,引大唐勢力介入。
大唐作為老大帝國,當然也需要展示實力,堅定盟友的信心。
正好馬殷的七千湖南舊部在廣寧府整裝待發。
李曄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還把東海上的兩萬青龍軍也調派南下。
訂立盟約之後,三國主動要求委派遣唐使。
李曄自然求之不得,盟約只是表象,真實目的是爭奪文明影響力。
南洋物產豐足,有扼守海航咽喉,幾千年的時間中,一直是各大文明爭奪的焦點。
佛教、大食法、西方殖民者前赴後繼。
連元朝都想插一腳,李曄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至此,南洋的格局基本被劃定。
大唐擴張的方向是呂宋與爪哇。
爪哇之東之南,還有比整個南洋都大的土地。
只要開拓令不廢除,這些土地遲早會進入華夏的懷抱。
當然,這麼大的地盤,宗室也是要送幾個過去的,也算為老李家開枝散葉。
這幾年李禔政務上漸漸得心應手,算是有了些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