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瑾嘆了一口氣,“南下!”

兩人就此分道揚鑣。

邏些城之前最後的兵力也消散了。

唐軍追著敗軍,殺至邏些城下。

城上矢石如雨,陸論藏徵調軍奴、農奴作最後的反抗。

僧兵們一個個穿梭在城牆上,口唸佛法,斥唐軍為妖魔,試圖調動起奴隸們最後的反抗之心。

不過邏娑川一戰,唐軍大展神威,破吐蕃聯軍,擋興海軍,殺的屍橫遍野,城上早就沒有抵抗的心思。

奴隸們在陸論藏手下日子過的比以前更加艱難。

哪裡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在僧兵的逼迫之下,農奴與軍奴拿起武器,卻不是對向登城的唐軍,而是身邊的僧兵。

混亂、仇恨、殺戮,最後全都化成烈火。

這些肩胛骨上穿著鎖鏈,腳裸上帶著鐐銬的奴隸,的確爆發出最後的反抗,抱著僧兵一起衝入烈火中,或者一起跌落城下。

陸論藏萬沒有想到他的“佛國”會如此不堪一擊。

唐軍才登上城牆,邏些城的南門便開啟。

賴力帶著一眾騎兵擁著幾千家眷且戰且退,追尋張行瑾的步伐而去。

城中最後的抵抗力量也沒有了。

陸論藏大怒,下令超度全城,僧兵們彷彿著魔一般,在城牆上亂砍亂殺,不分敵我。

混亂中城中燃起熊熊烈火。

無數人的哭喊聲隨之而來,貴人、奴隸四散奔逃,互相踐踏。

陸論藏手持彎刀,連殺數人,也分不清是唐軍還是友軍。

鮮血濺了他一臉,金子珠寶打造的五彩高冠不知掉落何地。

張行瑾能走,他卻不能走。

攻下邏些城,將他的聲望推向頂峰,但也把他跟邏些城綁在一起。

“張行瑾!”陸論藏如瘋如魔,如同惡鬼一般大聲呼喊,聲音中怨恨令人不寒而慄。

他借張行瑾的勢成就了一切,而一旦離開張行瑾,他的一切轟然倒塌。

大唐如朝日噴薄,名將名臣如過江之鯉。

高原如夕陽垂落,愁雲慘淡,人口銳減帶來的是人才的凋零。

這也是陸論藏能成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