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高原之戰(二)(第2/3頁)
章節報錯
李存審烏合之眾的評價並不過分,稍稍遇到挫折,吐蕃軍便四散而逃。
在吐蕃將領的屍體掛在符彥超的長槊上時,吐蕃軍便徹底崩潰了,亂軍慌不擇路,互相沖撞、踐踏,逐漸波及其他軍陣。
符彥卿指揮三千步卒掩殺。
李存審領飛猿都押陣。
聯軍的弱點便在於此,都想別人出生入死,自己保留實力。
眼睜睜看著友軍被屠殺。
唐軍兇悍給他們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符彥超的一百騎左右衝馳,擋在前面的人馬俱碎,唐軍聲勢震天,吐蕃軍人人膽寒,空有三萬多的兵力,卻不敢接戰,紛紛後退。
這一退,便大勢已去。
李存審趁勢而進,驅兵掩殺,如狼群圍獵羊群,連破六座營壘。
吐蕃人無處躲避,逃跑不及,紛紛跪地請降。
李曄為吐蕃準備的這把劍,足足磨了十幾年。
若不是張行瑾、楊崇本先後出問題,馮行襲病逝,吐蕃早已在大唐版圖之內。
盛唐若沒有吐蕃掣肘,本可以達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李曄的盛唐若想西進,讓大唐文明走向世界,則必須解決西南的吐蕃以及北面的契丹。
李存審多年的壓抑在今日得到釋放,自從軍以來,大小百餘戰,從無敗績。
直到遇到了楊師厚的銀槍效節都。
不過這場較量並不公平,楊師厚背後是大唐的全面支援,而他的背後只有猜忌。
現在是他歸唐真正意義上一場大戰,也將決定此後在大唐的地位。
戰場形勢一面倒,吐蕃軍比想象當中的還要不堪一擊。
雄渾的號角不斷激勵著唐軍心中的豪壯。
在出兵之前,宣教使已經將大唐吐蕃三百年仇恨灑進每一名唐軍的心中。
復仇雪恥,男兒之夙願!
就在吐蕃完全崩潰的時候,邏些城的大門開啟了。
一支萬人步騎衝出城內。
張行瑾深得唐軍先聲奪人的真傳,人未到,聲勢震天,城頭鼓聲伴隨馬蹄聲、喊殺聲,居高臨下,從西北面如浪潮一般湧來。
所過之處,無論投不投降,盡皆殘殺之。
興海軍的獰笑震動邏娑川。
殺戮激起了他們的暴虐之心。
而且張行瑾出戰的時機把握的恰到好處,唐軍激戰兩個時辰之後,已然力竭,氣勢大不如前。
天時地利皆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