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東西川連帶三峽地區全部歸唐。

楊師厚下令東川亂軍全部來渝州接受整肅,不從者即為賊。

幾家歡喜幾家愁,倒是有些識相的“大將軍”“刺史”們接受命令。

當然鐵頭娃永遠是存在的。

最大的一股勢力在東川西南瀘州境內翻山賊董復恭,原本是玉蟾山中疑惑山賊,城中東川大亂響應馬殷號召,才出了山,攻佔了合江城,聚眾萬人,自號摸天大將軍,與當年黃巢的沖天大將軍如出一轍。

兵力膨脹了,人也跟著膨脹,董復恭自以為天高皇帝遠,楊師厚還跟馬殷對峙著,必不會南下。

楊師厚當然不會因為他這種角色而讓銀槍效節都興師動眾,不過王宗範、王宗黯卻很願意。

此時不出來爭功,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王宗範領軍南下,王宗黯揮軍北上。

得到成都充沛糧食的支援,以及大唐光輝的籠罩,蜀軍的戰力節節攀升,不僅三下五除二掃平亂軍,連馬殷的遺部也一併清剿了。

事實證明,墮落的是王建等一干人。

蜀軍將士的戰鬥力仍在。

才十天,“摸天大將軍”的人頭就被送往渝州。

如今,楊崇本呂師周兩萬軍鎮西川,楊師厚六千餘銀槍效節都鎮東川,楊鑑一萬興元軍鎮守劍閣。

蜀中牢牢控制在大唐手中。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隴西、漢中、松維、雲南、荊南連成一片。

大唐的地緣短板被補齊。

身在鄧州的李曄,收到捷報,也是喜不自勝。

當初出兵的時候,只想著能收復成都,把馬殷擋在東川,便已經是大勝了。

如今卻是八千銀槍效節都橫掃兩川,大敗馬殷。

到底還是低估了楊師厚。

不過這也是大勢所趨,在一個蒸蒸日上的大唐面前,王建、馬殷都被蜀中人心拋棄了。

大唐徹底有了席捲天下的本錢。

不過,在於馬殷角力的過程中,銀槍效節都也陣亡了近兩千人,蜀軍歿於王事者近兩萬,傷亡不可謂不大。

“蜀軍也按照唐軍的規制,由成都府庫撫卹。”李曄一陣心疼。

兩千精兵可不是說來就來的,銀槍效節都在長安訓練兩年,每一名將士的吃穿用度遠遠高於其他軍。

其他諸軍每三日一肉,銀槍效節都頓頓都有葷腥。

盔甲、銀槍、橫刀、弩機等等,無一不是上乘。

強大的戰力也是國力培養出來的。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父皇,楊崇本乃是武人,成都天府之國,不宜令其常鎮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