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進感情,李曄還從皇宮搬出來。

雖然李茂貞退兵了,但頂在腦門上的劍並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緊迫了。

特別是一想到朱溫,他就不寒而慄。

種種原因,讓他沒心思沉迷女色。

第二天站佇列,前世他沒當過兵,但高中大學弄過軍訓,知道怎麼回事。

七月的長安城,正午太陽正是毒烈的時候。

李曄管不了這些,邊站佇列邊背軍紀。

很多人都曬的脫皮了,但沒人敢有怨言。

因為李曄跟他們是一樣的。

皇帝都這樣了,長安城的子弟們也只能奉陪到底。

這正是李曄精明的地方,他深知一個道理,現在不跟著他們一起流汗,將來他們怎麼會為自己流血?

現代人講究一個將心比心,古代亦然。

但古代長安城子弟的紀律,跟現代人民子弟兵不可同日而語。

沒辦法,古人就是這樣,教育程度不高。

既然不高,那就教育唄。

李曄做了五六年的銷售,雖然業績不怎麼樣,但嘴皮子沒話說,剛來大唐兩眼一抹黑,怕露餡,不敢放開嗓門說。

現在不一樣了,都是自己人。

練了一天佇列,吃了晚飯,大家都聚集在半坍塌的皇宮裡,聽李曄講故事。

李曄別有用心的講了一堆有氣節的故事。

從蘇武牧羊到玉門關十三將士,從諸葛亮鞠躬盡瘁到祖逖聞雞起舞。

中間有個叫張行瑾的小夥子要聽曹操故事,李曄當場讓他站牆角背軍紀。

開玩笑,這傢伙真以為李曄是在講故事?忠君愛國不學,偏偏要學曹操謀朝篡位。

也只有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李曄神經才能放鬆下來,完全沒架子。

他們吃什麼,李曄吃什麼,麥餅、麵湯、麥飯、粟米……

李曄從不搞特殊,就連宮中魏國婦人和才人李漸榮送來的珍饈都跟大家分享。

所有人睡下的時候,李曄沒睡,還在看張承業送來的奏報。

聰明人從來不需要說廢話。

李曄甚至都不用交代張承業做什麼。

張承業就把該做的都做了,甚至很多李曄沒想到的也做了。

排擠神策軍老軍頭,暗中架空孫德昭、孫承誨、董從實三將,在神策軍裡培植忠心大唐的勢力,物色有能力的將領。

不得不說張承業的能力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頂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