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臺是呂雲澄在方丈島東邊山岩上修建的廣場,專門用於大能論道。

廣場周邊矗立著精緻的石碑,論道之時如果心有所感,可以把感悟記錄其中,或者自行吸收散溢的能量。

倘若論道次數足夠多,便會形成記錄了相關法道的“悟道碑”。

別的不提,記錄觀音菩薩法道的悟道碑,已經攢了足足五塊。

觀音菩薩覺得這很不錯,在普陀山修建了一個論道臺,然後文殊菩薩在五臺山修建了一個,再然後是普賢菩薩、鎮元大仙、楊戩、牛大力……

如今三界大能的洞府,十之八九有論道臺,算是呂雲澄帶來的正面影響。

呂雲澄拿出一個精緻的小酒壺,為燃燈古佛倒了一杯酒,笑道:“這是拙荊釀造的素酒,請古佛品鑑。”

這裡就有人問了,和尚能喝酒麼?酒難道還分葷素不成?

能喝!

和尚不能喝酒吃肉,是最最崇佛的“皇帝大菩薩”蕭衍定下的。

蕭衍對於佛法實在是太過推崇,推崇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他覺得和尚都應該是聖人,為了維護“聖人”格調,翻遍佛經死扣字眼,定了一條又一條佛門戒律。

至於素酒,自然也是有的。

素酒一般具備三個特點:

1、非糧食釀造,不消耗糧食,不與民爭口糧,避免間接殺生;

2、非蒸餾酒,不需要太多人力,避免妨礙農耕生產,避免間接殺生;

3、度數極低,避免酒後誤事。

原劇情中,唐僧曾經表示,他喜歡喝葡萄釀造的素酒。

魯妙子的六果釀,無雙用多種仙果釀製的百果釀,全部都屬於素酒。

“尊夫人是三界第一廚神,就連觀音尊者,對於尊夫人的素齋素酒也是推崇連連,老衲今日卻是有口福了。”

“古佛喜歡,便多飲幾杯。”

三杯酒下肚,說起了正題。

燃燈古佛說話直來直去,不喜歡故作深沉,一句話就讓呂雲澄目瞪口呆。

“古佛要傳授白雲法道?”

“白雲確實與老衲有緣,否則老衲也不會厚顏來向帝君求弟子。”

“修佛本就講求緣法,能被古佛看中,是白雲的福緣,輩分問題我也不是特別在意,只是他為何有緣?”

“嗯?”

“緣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更不可能無中生有,佛門講求前世今生,是非因果皆是代代傳承,這沒錯吧?

白雲根性固然不俗,但西牛賀洲天才千千萬,大雷音寺神佛萬萬千,三千揭諦、五百羅漢,沒一個合適的?

為何此事會落在白雲身上?為何白雲會降生在一方小世界,並且成為了我的弟子?我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如果沒有解釋呢?”

“我一向不喜歡干涉弟子的意願,但如果沒有合理的解釋,說不得也要干涉一次,我不能讓我的弟子,不明不白的繼承所謂的犧牲命數。”

“看來帝君已經發現了。”

“我想聽古佛講一個故事,一個發生在百萬年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