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天衍四九,遁去其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婠婠不知何時到了第三十六幅圖錄下面。
那幅圖錄正中畫了一個人,五心向天,安坐在一個大圓中心,那個人的心胸部位,也畫了一個細小的圓。
圖錄下方寫著:天地一太極,人身一太極,太極本為一,因小成大小,因意成內外,若能去此心意,豈有內外之分、你我之別,天地既無盡,人身豈有盡,盡去諸般相。
戰神圖錄的文字皆是上古時期的象形文字,但每一個字都包含了建造戰神殿的那位大能的意境,凝神觀看便知其中含義。
而不是如同長生訣那般,需要無數學者為之刻苦鑽研,才能領悟出字型的含義。
關鍵長生訣破譯出來之後,就是上古時期的一些養生術,不能說和武功完全不沾邊,只能說效果應該和“五禽戲”之類的健身操差不多。
在養生方面還是很不錯的,孫思邈就非常的喜歡。
由於孫思邈對於美容養顏也頗有幾分研究,因此婠婠和孫思邈的關係不錯,時常論道,對於養生術和一些道家理念頗為精通。
此時端坐於圖錄之下,靜心參悟,下意識的就想到了長生訣中的內容。
拋開一切凡念,將精神貫注靈臺之間,眾念化作一念,一念化作無念,無外無內,無人無我,任憑外界如何變化,仍舊不存一念,不作一想。
時間似若停頓,沒有前一剎那,也沒有後一剎那,對婠婠來說,再沒有逝者如斯,不分晝夜的時間流動。
這是一種全心全靈的獨特感覺。
呂雲澄仍舊端坐於殿心,腦海中全無任何一幅圖錄的樣子,只有一把貫穿於天地的利劍。
那把劍從西方而來,似是鎮守西方的白虎尊神,又像是先天而生的金元之氣。
長劍快速的揮舞,形成一招招獨特的劍法,呂雲澄的陽神亦是凝結出寶劍,和這把由庚金之氣凝成的利劍對招。
落花吹雪、千里冰川、風捲狂沙、斬樓蘭、逍遙遊、了無痕、滄海橫流、列缺玄月……
不管是每一把劍的基礎招式,還是在這之上進行的變招,一一的施展而出。
忽而凌厲狠辣,忽而剛猛絕倫,忽而千變萬化,忽而疾風驟雨,忽而正氣凜然,忽而風輕雲淡,忽而冰寒刺骨,忽而烈火熔岩……
每一招拿出去,都足夠引起無數江湖人爭搶,每一招用出來,都足夠引起天象變化。
雖然是在元神中對招,自然而然激發出來的氣勢,也不是尋常人可以靠近。
哪怕是婠婠,若非處於頓悟之中,進入到“無念無我”的狀態,也必然會被這元神劍氣迫的退出戰神殿。
兩把長劍眨眼間便已經交手四十八招。
呂雲澄的招式已經用盡,元神凝成了不足二尺的魚腸劍形狀,庚金寶劍變得也只剩下半數。
沒有絲毫猶豫,魚腸劍轟然刺出。
從進入本世界開始便在積攢的殺氣,尤其是在戰場上吸收來的狂暴煞氣,在這一刻盡數爆發。
僅僅是氣勢的自發散溢,便讓堅逾金鐵的巨石生出大片大片的裂縫。
劍三·魚腸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
這一招沒有任何的變種,也不需要任何的改變,只有一往無前的勇氣,以及孤注一擲的決絕。
兩把虛幻的短劍在半空中轟然對撞,四周石壁盡數出現了裂縫,呂雲澄眼耳口鼻盡數流出鮮血。
可這仍舊沒有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