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高了,趙頊也開心了,趙頊開心了,便要給陳宓升官。

趙頊第一想法是提拔陳宓做三司使,但好在給攔了下來,畢竟以陳宓的資歷,還不足以擔任三司使,趙頊想了想也是如此,於是提出了另一個差遣,便是三司判官。

三司判官算是三司使的二把手,主要是起一個監督的意思,權力說大也大,大得可以掣肘三司使,但說小麼其實也小,若真是到了實際事務上,可能連一個司的司長都比不上。

不過趙頊是讓陳宓過去將整個三司給抓起來的,三司作為大宋的財政部,對於大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善於掙錢的官員當三司使,對於朝廷來說很重要。

趙頊覺得陳宓的能力,最應該在三司中發揮作用,是最合適當三司使的人,不過受限於資歷不足,只能委屈當個判官。

但趙頊何許人,自然知道以陳宓的能力,若是當一個副手,不放在具體事務之中,全然是浪費他的才能了。

於是趙頊又想出新法子,三司使讓祖無擇兼任,大家都知道,祖無擇與張載交好,更是與陳宓關係頗好,他在三司使位置上,陳宓便能夠以判官差遣實際上管理事務。

趙頊也算是當真是花了心思了。

不過這個心思對於陳宓來說的確是起了大作用。

陳宓一上任,立即梳理稅收的事宜。

陳宓推動全國統一稅賦的行動,一上去便出了幾道政令,下令各州縣不允許私自設定關卡收稅,所有的收稅,都應該由專門的部門徵收,地方官府,不允許私自收稅。

之所以要這般做,是因為大宋的地方官府胡亂收稅、私自設定關卡,阻礙商業的行為實在是太多了,現在經濟要大發展,這些行為必須要進行清理。

為了實現對地方政府的監督,陳宓利用央行的資訊系統收集資訊,一旦發現了州縣私自設定關卡收費,立即派出執法專員處理,要麼當地的州縣知府知州知縣將下面的人推出來當替罪羊,要麼就自己被撤職處理。

在連續處理了十幾個州縣的官長之後,這股歪風邪氣總算是被剎住了。

不過官方對於經濟的阻礙被掃清了,地方上的匪患卻成為經濟發展的不小威脅。

雖然說經濟發展對於諸多農戶來說是個好訊息,但同樣也吸引了一些懶惰的人,隨著經濟的發展,他們能夠搶的錢財更多了,反而吸引了更多的從業者,頗出現了幾個很大的賊匪團伙。

陳宓聽說了之後,研究了一番,如果讓地方的廂軍或者禁軍去幹這些事情,估計還是要勞師動眾,而且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蓖,官過如剃,對於大宋朝的軍隊,陳宓並沒有什麼信心。

於是,陳宓乾脆讓央行的護衛隊去執行這個任務。

央行的護衛隊本身便是專門與這些賊匪打交道的,由他們去處理,最是合適不過,而且……陳宓也存了一些不為人所知的想法。

央行的護衛隊,因為央行有錢,所以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比起軍隊更加先進,訓練的那一套,組織紀律方面,可是陳宓用後世的練兵法精選而來的,練出來的兵,可不是現如今的兵能夠比的。

讓這些護衛隊去剿匪,也能夠讓他們見血,成為合格的軍人,以後說不定有用武之地呢。

果然,央行護衛隊出馬之後,將幾大團伙一掃而空,然後分為幾隊,到處去剿匪,盤踞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團伙,都被肅清了一遍,這等行為也鼓勵了許多州縣,也組織起來自己的護衛隊,將盤踞在自己州縣的盜匪給掃了,一時間海晏河清。

治安便好,各類關卡取消,經商環境前所未有的好起來,加上陳宓開設的工業園,全國的物資流通變得便捷起來。

熙寧十一年,這一年趙頊決定換個年號,經過討論,以元豐為年號,於是熙寧十一年變成了元豐元年。

在陳宓的梳理下,大宋朝的經濟發展十分的迅速,實際上到了熙寧十年的年底,朝廷第一次有了充裕的資金,在供應了官員俸祿、軍隊開支、對外的歲幣以及各項繁雜的開支之後,依然有兩千餘貫的結餘,這對於大宋朝來說可是真的罕見。

而這也激發了趙頊的雄心。

陳宓時常與他討論大宋朝的弊病,但卻不贊同改變太快,在這之前,趙頊是同意的,但有了這麼多的結餘之後,趙頊終於打算幹件大事。

便是他籌謀了許久的官制改革。

陳宓實際上覺得時機並不適合,但趙頊卻是覺得最合適不過。

“……現如今的時機大約是最好的,因為國庫裡的錢很多,改制需要不少錢,若是別的年份,沒有足夠的錢,想要改制,卻是不太合適,畢竟一旦改制,各類公文、官服官衙等等都要重新制定,裡面的花費是不少的,現在有了這麼多的結餘,的確是更加合適的。

此事靜安你要支援朕,朕早就受不了這繁雜無比的官制了,你知道麼,有時候連朕都不知道什麼差遣什麼官是作甚的,別說一些官場新丁了,關鍵是,正是因為裡面的模糊地帶,給了一些權力尋租創造了很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