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旃檀功德佛!”

水滸世界裡,李彥從大相國寺的佛像中,領悟出了鬥戰勝佛與旃檀功德佛的觀想法,後來更以旃檀功德佛之法,超度少東家殘害的女子亡魂,得天地功德降下。

不同世界的佛陀是否唯一,這一點暫且不知,但彼此間或多或少有些關聯。

再加上李彥逼近第八識的修行境界,此時的感覺不會有錯。

那是上一任取經人,大唐三藏法師,如今失蹤的旃檀功德佛,玄奘的關注。

但玄奘隱約透出的氣息,十分奇特。

既非惡意,也非善意。

似是一種澹漠的俯瞰,如同天地恆常,亙古不變。

“莫非……”

李彥眉頭一動,有了猜測,開始改變方式,以自身的功德之力接觸過去。

果不其然,原本虛無縹緲的氣息,頓時變得凝實起來,這份功德更生出一種迴歸源頭之感。

李彥恍然,暗暗點頭:“天地異變,功德依舊,卻是這位的功勞,旃檀功德佛名副其實啊!”

根據靈族所言,如今的天地混亂,清濁汙穢,並非異常,而是因為“始祖”乃盤古開天闢地之前的天地靈性,伴隨它的甦醒,天地迴歸原本的渾濁,當然就不是盤古族群所適居的環境了。

由於證據太少,口說無憑,李彥對此持保留意見,但無論天地異變是不是奪回正統,都將造成一系列影響,有一個問題就不得不考慮。

天地走勢既已改變,功德的反饋為什麼還是正面向的呢?

在特殊的環境下,做對天地有利的善舉,卻無法得到功德所降,這似乎才是正常的發展。

以前這個問題並沒有深入探討,現在卻有了答桉。

給予正面反饋的,已經不是整個天地,而是昔日的玄奘法師,如今的旃檀功德佛。

“代天地行使功德的賜予,當真是偉業!”

“只是難以支援多久了……”

李彥並不知當年具體發生了什麼,以致於失蹤的玄奘居然以這樣的面目出現,但他對歷史上的玄奘法師就極為尊敬,如今更是佩服。

這種決意,堪比放棄自我,以身合道,需要大勇氣,大犧牲。

只可惜從氣息的回應來看,玄奘的情況堪憂,存在的印記正在以一種極為緩慢,但始終持續的速度消融。

這應該是“始祖”逐漸接近甦醒的原因,等到印記徹底消融,玄奘個體的影響就徹底散去,旃檀功德佛再也不能為天地正功德。

“阻止‘始祖’甦醒,就是最大的相助,現階段不必做額外的事情,以防節外生枝……”

“既然功德是玄奘為我們爭取的福利,趁機多取一些吧!”

李彥收回意念,心頭有了計較。

初步理清背後的緣由,旃檀功德佛此時的關注,就有了新的解釋。

與其說是取經人之間的共鳴,更像是海瑞和《治安疏》的出現,對於明廷起到的正面作用,因此準備在適當的時候降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