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時,大軍已到了午門前,大都督兼典禮官陸炳開口,高亢激昂的聲音傳遍四方。

鼓樂大作,禮炮轟鳴。

諸官肅立,慶賀勝利。

“禮!”

一群早早綁上白色繩索,被牽著走過來的俘虜,統統跪伏在地。

包括為首的日本天皇。

別說午門上的嘉靖,站在下面的大明臣子,都瞪大眼睛,努力地尋找這位敵國的統治者。

可真正看到那立於俘虜最前方的中年男子時,又不禁大失所望。

都知道日本統治者淪為權臣的傀儡,卻沒想到不堪到如此地步,不光身材矮小,其貌不揚,還毫無氣度可言,看著巍峨的紫禁城,眼中滿是震撼之餘,竟是期待居多,恐懼較少。

倒也不奇怪,這位就是窮困潦倒,靠著賣親筆字,貼補家用的後奈良天皇。

戰國時期,皇室大權旁落,後奈良天皇窮困到連舉辦即位儀式的錢都沒有,還是幾位大名實在看不過去,集資為其舉辦了典禮,正式登基。

歷史上天皇死後也沒錢舉辦葬禮,又是由大名上洛,徵集了民眾六百貫房產稅,才給補辦上,下葬時屍體都足足放置兩個半月了……

這傀儡天皇當真是連普通的大名都不如,根本不具備皇族的體面,以致於他稀裡糊塗地被生擒後,生活水平直線上升,再看這裡的屋舍,都是不敢想象的奢華。

而那位大明官員有言,只要俯首稱臣,大明天子也會網開一面,安排他住進豪宅之中,下半輩子榮華富貴,錢鈔大大滴!

後奈良天皇想著人生的改變,當然是難免期待,又害怕對方反悔,表情才顯得古怪至極。

不過等到熟悉的聲音響起,跪下的速度卻是最快的。

就見凱旋大軍中,那位給予承諾的統帥出列上前:“臣胡宗憲奉旨平定日本,所獲俘囚,謹獻闕下,請旨!”

嘉靖看不清楚下方具體的神情,但日本天皇的順服叩拜瞧得真切,頓時大悅:“所獻倭俘,移交刑部審罪,至於那倭王,替朕問一問,他可還記得我大明太祖有言,若叛服不常,構隙中國,則必受兵乎?”

這句話確實是朱元璋說的,明初時倭寇就興風作浪,擾亂沿海,朱元璋曾經派遣使者到那島國,宣讀了大明的兩條要求:

第一,日本對大明朝貢表示臣服,第二,日本天皇應約束國民,不得縱容倭寇橫行。

“若叛服不常,構隙中國,則必受兵。如吳大帝,晉慕容瘣、元世祖,皆遣兵往伐,俘獲男女以歸。千百年間,往事可鑑,王其審之”。

這段話說得很明白,倭人倘若不服氣,不收斂,繼續在明朝海境騷擾,就要受興兵征伐的後果,且不要忘了中土曾多次出兵征伐,俘獲小國男女而歸,希望以史為鑑,想清楚後果的嚴重性!

然而當時幕府掌權者的回應,是殺死了明朝的使者,朱元璋大怒,但最終有鑑於前元“天厭征伐,海風怒號,沉鉅艦千艘,淪精兵海底”的下場,還是把日本列入了“不徵之國”。

現在,一切恥辱都洗刷回來了,尤其是看著後奈良天皇連連叩首,嘉靖終於忍不住哈哈大笑,揮了揮手。

閣老呂本持詔書,上前宣讀:“朕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此古今不易之定理也,汝本小國,效井底蛙,仰觀鏡天,自以為大,不奉天命,不守己分,居滄溟之中,仗環海為險,限山為固,肆毀鄰邦,縱民為盜,方有此國滅族亡之禍……”

洋洋灑灑一大篇,後奈良天皇哪怕有翻譯,也是聽得雲裡霧裡,唯有忐忑地等待後續。

“……革心順命,共保承平,王道之常,撫順伐逆,四夷為戒,皇恩浩蕩,以延爾嗣,特赦其罪,封為歸義王!”

直到這裡,後奈良天皇終於明白了,狂喜拜下:“謝恩!謝恩!”

嘉靖滿意地抬了抬手。

一場獻俘禮,在群臣上下喜氣洋洋的氣氛中,進入最為熱烈的高潮階段。

“可惜先生不在,他才是最大的功臣!”

胡宗憲立下此不世之功,威風凜凜地站在最前排,心中不禁有些遺憾。

當大典結束,眾臣拜下,恭送帝輦離去後,呂芳再度來到面前宣詔,除了特賜四獸麒麟服、鑾帶繡春刀等嘉獎外,還微笑道:“胡部堂,萬歲爺召見!”

胡宗憲收斂心思,恭敬地接過聖旨:“臣謝陛下隆恩!”

得以面聖,是任何一位臣子的榮耀,何況嘉靖又與別的皇帝不同,胡宗憲當年高中進士,都未見過九五之尊一面,如今自然難免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