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則看到了李彥來到此世後的種種。

為道醫,成天師,行三界,救大劫。

相比起後面的經歷,前面初至金陵,看病動刀,高掛木牌的時期,倒是更加吸引三藏,身臨其境,感受著一點一滴改變周遭的經歷。

等到它回過神來,發現不知何時,雙方已然落在了南贍部洲,大明王朝的京師上方,靈性中響起李彥的聲音:“瞧,新皇繼位了!”

對於神道來說,這一日是終末的降臨。

對於凡世來說,這一日則是新朝的開端。

清晨。

大雪紛紛揚揚,紫禁城午門,跪滿了七品以上戴孝的京官,雪地上一片號啕!

辰時整,左掖門開,胡宗憲、李春芳、呂本、高拱戴著孝走了出來。

右掖門再開,真正悲痛至極的呂芳領著司禮監太監戴孝走了出來。

內閣六部一行,司禮監一行,從兩門走到午門,恭候新君頒讀遺詔。

飄灑一夜的大雪,恰好在此時停了,風也停歇,官員們的目光都望向了午門。

無數雙含淚的眼睛,期待地望向了漸漸開啟的城門。

然而深深的門洞裡,是一片空寂的內宮,沒有那位年幼的新君出現。

不過還未等百官騷動,領著內閣諸員的胡宗憲,就面對午門外拜下,呂芳領著司禮監,也朝著那個方向跪下。

片刻後,官員聽到背後的蹕道雪地上,傳來了車輪輾著積雪發出的聲音,也聽到了整齊沉重的步履發出的聲音。

“恭迎新君聖駕!”

掛著孝布的御輦,在陸炳為首的錦衣衛和御林軍的護衛下,慢慢接近,離午門還有很長一段,便停了下來。

眼眶通紅,重孝在身的皇太孫從車門裡出來了,陸炳伸手攙住這位的手臂,緩緩下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用任何人領呼,文武百官同時發出了山呼聲。

沒有質疑,也沒有遲疑,面對一個年齡並不適合,輩分也不合適的皇太孫,莫名的上下一心。

皇太孫朝前走了幾步,站在御輦旁,並未走入午門。

這個時候,群臣才聽到,後面居然還有車輪聲。

又有一群人趕到,為首一位風塵僕僕的男子,走上前來。

“此人是……”

“是海瑞!”

“上奏《治安疏》的海剛峰!”

或許沒有一位官員的相貌,能有這位的記憶深刻,以致於分隔數年,又滿面風霜,依舊能很快認出。

無他,敢於批龍鱗,並且說出了許多官員想說不敢說的海瑞,終究是如雷貫耳,威名依舊!

而海瑞來到皇太孫身後拜下,雙手高舉,奉上經卷:“臣海瑞遍及四洲,觀天下之大,得真武之賜,進獻千秋經,願我大明以民為本,國泰民安,四海鹹服,千秋萬代!”

海瑞洪亮的聲音迴盪午門,在百官的注目中,皇太孫鄭重地接過書卷:“皇爺爺苦候此經久矣,孫兒定不負此念,敬之重之,恪守躬行!”

此言一出,不少官員露出憂慮,因為這就賦予了濃重的孝道色彩,經上所言,必然成為新皇必須遵守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