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佛像之下,眾僧皆魔(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佛……我佛……?”悟達看著金光自半空消散,先是怔然良久,隨後渾身顫抖起來。
如果說之前誦唸佛名,請求降法,未曾得到回應,還能繼續等待,此番佛光被截,就是前所未有之事。
六慾翻騰,煩惱叢生,佛祖怎能不加以保佑?難道說他被捨棄了?悟達跪坐在佛像面前,雙手從合掌到撐地,面容扭曲:“不!佛祖普渡眾生,絕不會捨棄,定是那邪魔作祟,擾我心志!”喃喃唸叨了半晌,悟達終於強行壓抑住自己的惶恐與憤怒,緩緩起身,恢復了幾分國師的氣度,朝外行去:“召集各寺住持!”很快一群身穿錦斕袈裟,寶相莊嚴的僧人坐於蒲團上,聆聽教誨。
而這位國師一句話,就令殿內氣氛為之改變:“陛下為解寶鈔之亂,欲立真武道統,供奉蕩魔大帝…眾僧一驚,沒想到民間所傳的真武聖君,居然得到了天子的關注,臉色頓時沉下:“此事荒謬!寶鈔之禍,擾亂世間,豈可節外生枝?陛下聽信妄言,國師當正視聽!”悟達道:“陛下心志甚堅,倘若不欲更改呢?”大興隆寺住持立刻道:“今天下太平,蒼生得幸,當諫之改之,不可任其一意孤行!”眾僧雙手合十,齊聲表達贊同:“大善!”殿外的九頭蟲聽樂了:“這群和尚真猖狂,若是不知的,還以為他們是天子,發號施令呢!”當年祭賽國令四方進貢,就是因為金光塔頂的佛寶舍利子,得佛門一寶,整個國家都跟著沾光,上下自然崇佛,都還沒有到這個地步,何況大明?
“君權神授,便是如此…”李彥把玩手中擷取的金光,分析其中的力量成分,淡淡地道:“不過這位國師經此打擊,也該低調些了。”眼見各寺的表態,悟達露出欣慰之色,但又輕輕嘆了口氣。
在宮中,他雖然沒有直接頂撞嘉靖,也沒有做出正面的回應,出家人不打誑語,不欲執行的命令,甚至不會陽奉陰違。
但現在佛陀菩薩,金剛羅漢,皆無回應,連劫念都未收走,這個變故如沉甸甸的巨石壓在胸膛,讓悟達暫時失去了底氣。
他不願意在這個關頭,與代表皇權的嘉靖和神秘莫測的真武聖君對抗,沉聲道:“真武聖君,確有神力,妖邪亂世,亦需助力,不妨讓陛下一試……”眾僧這才知道,真武聖君居然是之前收走坐騎的上仙,倒是有些鄭重起來,剛剛還衝鋒在前的大興隆寺住持,也閉上了嘴。
那位顯然是神通廣大,只是御下不嚴,道童失責,就怕再貪睡喝酒,誤了看守,讓坐騎下界,化作妖孽,還要其主出面收服,倒是不好直接得罪。
大興隆寺是遭了難,一時間怕了,別的住持可不畏懼,短暫的沉默後,又有僧人道:“是非因果,亂由心起,還望國師規勸陛下,不可放縱!”悟達的臉色沉了下來,蒼老但雄渾有力的聲音裡,多了幾分凌厲:“諸位師弟,莫非是畏懼那真武道統?”此言一出,殿內安靜下來,眾僧閉上嘴巴,一是不願意承認,二者也為這位國師的聲色俱厲感到詫異。
六根不淨,四大違和,這是劫念生出之兆,國師難道沒有拜佛禱告?悟達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壓制住翻騰的雜念,面容努力恢復鎮定,雙手合十:“南無阿彌陀佛!”眾僧齊齊高頌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佛門高層決議,真武道統的振興就此定下。
當宮內的嘉靖得知這個訊息,興奮地站起身來:“太好了!令太常寺,速速改建道場,一應祭祀,準備齊全!”小倩抿嘴一笑:“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只要開啟這一個缺口,世人很快便知曉,什麼才是真正該敬奉的信仰!”正如所言。
原本佛門一家獨大,此世百姓根本不知其他,即便有真武聖君的信仰初步傳播,也僅僅是好奇心圍觀,不會真正信仰。
可當朝廷正式下令,各大佛寺也沒有阻止,束手旁觀的態度無形中便是默許,好奇心頓時轉化為了真正的行動力。
朝廷更是在嘉靖三番五次的催促下,拿出十二分執行力,將京城內罕見的空置寺廟修繕好,改為祭祀真武聖君的道觀,還翻出了久遠的關於道教祭祀的記錄,取名神樂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佛像之下,眾僧皆魔觀。
這並非巧合,神樂觀原名真武大帝行宮,專奉真武大帝,因此才是大明的皇家道觀,如今再建,成為名正言順的祭祀殿宇。
“國師!大興隆寺主持求見!”
“又有三位住持在殿外等候”悟達拜倒在佛像前,對於外面的通報理都不理。
寶鈔的問題並未解決,但百姓似乎找到了新的精神寄託,冷眼旁觀的各寺坐不住了,這才接連求見。
悟達當然清楚這點,嘴角卻微微揚起,反倒樂於見得這樣的發展。之前事態不緊急,諸佛不理不睬,現在真武聖君的信仰有了真正的威脅,也該回應了吧?
這些日子以來,煩惱叢生,面容憔悴的國師,看著佛像金身,露出濃濃的期待之色,唸誦道:“我佛慈悲,消我劫念!”佛像端坐,金身不動。
悟達聲調揚起,叩首拜下:“我佛慈悲,普渡眾生!”佛像端坐,金身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