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內定首輔(第1/2頁)
章節報錯
短暫的對峙之後,在嚴嵩的主動退讓下,嚴府空置出來,家眷被帶出安頓。
不是抄家,勝似抄家。訊息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京師,一時間嚴黨人心惶惶,清流額手稱慶。
而有心人則瞄準了一個位置。內閣首輔!自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到永樂年間,內閣正式成型,再到朱祁鎮奪門之變後,命親信為首輔,最後到本朝,內閣首輔的地位日益突出,擁有了專斷票擬的資格,與普通的宰相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而政事從來就不該倉促為之,尤其是重要的職位變更,都要考慮好下一任繼承者是誰,偏偏此次嚴嵩倒臺,很是倉促。
再加上如今的內閣,無論是次輔呂本,還是閣老徐階,實際上入閣都沒有幾年,威望並沒有到達讓百官心服的程度,首輔之爭,是存在著相當大的變數的。
於是乎,李彥回到天師府時,就收到了陸炳的拜帖,當晚便上門來訪。
“先生神威!”陸炳還是一貫的稱呼,語氣裡不自覺地增了幾分敬意。
昔日朝堂四大重臣,嚴嵩、呂芳、陶仲文和他,如今一半已經沒了,還都與這位有關。
不顯山不露水之間,當朝的格局徹底改變,即便是錦衣衛的執掌者,也感到忌憚。
李彥道:“多行不義必自斃,嚴氏父子落得今日的局面,實乃咎由自取。”陸炳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只是後續如何處理,方可令時局平穩,大明安定,才是更大的難題,不知先生可有教我?”李彥道:“陸都督自謙了,若論對群臣的瞭解,誰又能比得上錦衣衛呢?"陸炳苦笑:“不瞞先生,錦衣衛確實對群臣有所監督,但現在涉及的嚴黨官員眾多,我實在頭疼得很!”九葉上了茶,李彥拿起,輕輕品了一口,給出建議:“能臣干將留下,尸位素餐罷免。”陸炳喝了茶水,只覺得潤人心脾,神清氣爽,臉上的苦笑卻沒有消失:“難!難!都知嚴黨內亦有能臣,但清流同樣視之為眼中釘,此番嚴嵩倒臺,豈會放過?”李彥提醒:“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陸炳心想現在哪來群而不黨的真君子,但細細一琢磨,倒是明白了些。
嚴黨是一群有著共同利益的朋黨,互相勾結,清流則秉持的是聖人教誨,偏偏理解各有不同,還執拗地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內部分歧遠比嚴黨要大。
所以若論團結,嚴黨其實是比清流強的,能臣想要保住官位,更是會彼此扶持。
但陸炳並不看好。蛇無頭不行,一個政黨沒了首領,終究是一盤散沙,如何抵得過氣勢如虹的清流?
除非……
“下一任首輔的態度,至關重要!”講到這個關鍵的話題,陸炳面色一正:“首輔之位,首秉國鈞,不可再所託非人了!先生以為,是呂閣老?亦或是徐閣老?"如此詢問是很忌諱的,但陸炳也沒辦法,他其實是得到了嘉靖的暗示,想要聽一聽這位天師的看法,是不是除去嚴黨後又要不理世事。李彥對此心知肚明,回答得乾脆了當:“這兩位閣老都不合適。”陸炳眉頭下意識地揚了揚,又是驚訝,又是好奇:“怎麼說?”李彥道:“呂閣老於本朝二十八年,在夏言棄市後入閣,這些年間在嚴嵩的***之下,早已俯首帖耳,唯命是從,絲毫不敢違逆,這般心氣者,是無法勝任首輔之位的。”這番話很不客氣,但也基本是朝廷共識,陸炳本來也沒將呂本放在眼裡,贊同地道:“確實如此,那……徐閣老呢?”李彥起身:“陸都督請隨我來。”陸炳有些莫名,跟著出了清冷的正堂,來到後院。
只見面對紫禁城的方向,李彥伸手平舉,微微抬起,一股光輝浮現。陸炳眼前一花,頓時看到一道虛幻的金光,化作龍形,在皇宮上方升騰。
“龍氣!”陸炳親自參與到萬聖公主的審訊中,對於這股力量並不陌生。
但那時他面對的,是龍婆竊取的部分龍氣,現在見到的則是大明皇室的龍氣,看了又看,臉色很快變了:“為何……”後面的話沒敢說下去。
李彥則評價道:“國運衰退,龍氣自然也衰微,但凡觀氣之士,都能看得分明。”
“朝廷財力枯竭,鄉間土地兼併,九邊外敵窺伺,內里民亂四起……積弊如山,再不振作,那便是危如累卵,日薄西山!
“陸都督以為,徐閣老能改變這樣的局勢麼?”陸炳也不喜歡徐階,但從來沒有用這樣的角度思考過,嘴唇顫了顫,一時間不知該怎麼回答。
李彥對於徐階沒有好感,也沒有惡感。後世因為徐家田產多達二十多萬畝,徐氏子弟魚肉百姓,盤剝鄉里,連帶著對於徐階評價極低,甚至認為徐階與嚴嵩本質一樣,甚至還不如嚴嵩的話語。